李守中听完沉吟半晌,才皱眉道:
“若真如你所言,只要把握住机会,这件事就是一件好事,为何你又说一半一半呢?”
按照冯一博的描述,大魏简直占了大便宜!
就好像东海郡再怎么折腾,最后也不过是给大魏做嫁衣裳。
李守中和陈勤之一样,对大魏的实力有些盲目自信。
所以听着这些理想化的描述,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而对于李守中这位恩师,冯一博虽然一样不能能完全如实相告,却也准备多说一些。
“除了未来不可预测的情况之外,还因为赵舜君想要铸币。”
听到冯一博将“不好”两个字,关联在赵舜君的身上。
李守中微微皱眉,随即恍然道:
“和新钞一样,你不看好?”
新钞虽然没有彻底崩塌,但也大半如冯一博预测的那样。
若非有了倭国的这笔议和赔款,恐怕早就已经沦为废纸。
这笔议和赔款,就是不可预测的情况。
不过,这也是冯一博间接挽救了新钞。
所以,李守中对冯一博关于金融的的预测还是有些信心的。
“一样,但又不一样。”
冯一博笑了笑,这次没有再卖关子,直接解释道:
“一样的是,大魏又多了一种消耗信用的货币,有了新钞的前车之鉴,这次民间能不能认都不好说。”
金银币都不是足斤足两的货币,也建立在国家信用的基础上。
东海郡做了防伪,又开放兑换铜钱。
这才让黑龙币在一定范围内流通起来。
而大魏若是铸造金银币,不说信用不信用,就防伪这一块就没法解决。
以前私铸铜币的不在少数,以后……
“不一样的则是,这一次好歹不用准备金,但以大魏的水平,想必民间模彷者不在少数,这会进一步消耗朝廷的信誉。”
听到这些专属名词,李守中就戴上了痛苦面具。
经史子集他都有所涉猎,唯独对冯一博搞的这些东西听着头大。
最后,他抿了抿嘴,只道:
“按你这么说,岂非坏事更多一些?”
听到恩师的灵魂发问,冯一博笑道:
“不是还有东海郡吗?”
“你对东海郡这么有信心?”
李守中闻言,微微皱眉。
当即,他决定给徒弟复习一下功课。
“为师记得早前就教过你,求人不如求己,不要轻易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如果是自己呢?
冯一博心中暗笑,面上不漏声色的应道:
“恩师放心,此事我省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