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本庭长还要特别说明一下,根据之前的规矩,借钱不还者,官府会动用苔刑,最高可达到六十苔,但是在皇庭这是不会发生的,因为这属于民事案件,就不会动用刑罚。同时此类案件,检察院通常就只是负责监督,而不会介入其中,代表任何一方。
克扣、拖欠军饷,是属于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但是原告陈光所提出的赔偿诉讼,就属于债务纠纷,这是属于民事案件,检察院不便介入,故此原告陈光只能委托法援署,进行诉讼。”
这一番话下来,百姓们听得是都是目瞪口呆,这么复杂吗?
但是不少官员们则是想,这公检法还真是严谨,且听着也觉得很有道理。
不过,他们都认为这是司马光的功劳。
当然,也有些人认为,这是在故弄玄虚,浪费人力物力。
“这里我就再介绍一下法援署。”
张斐道:“顾名思义,法援署就是向百姓提供法律帮助,这是考虑到许多百姓不识字,不懂法,故而在诉讼方面,常常因此吃亏,为求公平,故而朝廷决定设法援署,但此非官署,法援署里面没有一个官吏,法援署的珥笔,全都是自愿加入的,行得是善举,他们会免费帮百姓写状纸,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当然,本庭会酌情考虑,根据具体情况,指派法援署的珥笔,为百姓进行诉讼,同样也是免费的。而此次本庭长就是考虑到陈光诉讼的复杂,故而指派法援署署长邱征文,以及其助手李敏为其争讼。”
邱征文、李敏立刻站起身来,向四周行得一礼,混个脸熟。
这张斐都是有嘱咐过的,正好这是一桩联合诉讼案,且涉及到法援署,必须得宣传一番。
门前百姓听罢,不禁是欣喜若狂,之前的担忧,荡然无存。
复杂是复杂,但如果专门人士帮忙,那就当然没话说。
体贴!
真是太体贴了!
不亏是我们敬爱的皇庭。
要知道如今找人写张状纸,可得几十文钱,更别说免费帮人争讼,这可真是太好了。
在坐的不少官员,则是冷眼相待。
他们都是一眼看出这法援署的目的,不就是鼓励大家去争讼么。
以前官府都是尽量减少百姓争讼,因为老爷们是白天日理万机,晚上也得日理万机,还得游山玩水,写词谱曲,如果天天都来处理官司,那不得累死。
但是皇庭就是干这事的,要是没人来诉讼,那皇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当然是鼓励的。
必然是要百姓提供争讼便利的。
();() 解释完这一切后,张斐便一敲槌,宣布正式开庭审理。
苏辙立刻请求传原告陈光上庭。
只见一个断臂男人忐忑不安地来到庭上,顿时引来门前一阵唏嘘,为国奋战,以致身残,然而回到家里第一件事,竟然就是要跟官府对簿公堂,讨回自己的抚恤金。
简直就是,唉。!
如郭逵、王韶、元绛等渴望建功立业的官员,不禁是愁容满面。
如此军政,又怎能打胜仗。
在苏辙指示下,陈光才坐在原告席上面,但也是如坐针毡一般。
苏辙起身问道:“陈光,你是哪里人?”
“哦,我,我是河东县人。”
“那你之前是凭何为生?”
“之前我是一名农夫,大概四年前我家乡遇到水患,几乎是颗粒无收,家里又无余粮,只能卖得一些土地,才能勉强度日,可也无力缴税,正好治平四年,官府在招募士兵,说是应伍者可免税赋,那我想着,这总比去借高利贷要好,于是我就去当兵了。”
又是治平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