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歼北条中队后,陈英与师傅师叔和王教官商量今后如何应对的问题。王教官道:“为今之计只有加强防范,见招拆招,我们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好,居高临下,现在不怕敌人的大部队,就怕敌人的狙击手,在拐子坡碉楼的对面有一个山包,距碉楼约一千米,那里树林密集,杂草丛生,是打狙击的好地方,这是要千万提防的。”陈英道:“教官,白天好办,我们用望远镜可监视对面,可是夜晚就不好办,敌人狙击手可偷摸上去埋伏起来,等天亮了再打我们。如何才能提防呢?”王庆安道:“只有一个办法,设陷阱,布诡雷。”陈英一听设陷阱就高兴了,因为陈家台的人世代打猎,设陷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只是他们不懂如何布诡雷。王庆安道:“我同你一块去吧,配合老乡布诡雷更好。”说干就干,陈英叫喜子套车,同王教官一起去拐子坡,王教官特地拿了一卷灰色洋钱放在身上。看望了队员们,表扬了他们勇敢作战的精神。陈英对大家说明了情况,为防鬼子的报复,必须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叫陈家明回村去叫几个会设陷阱的老人来,在对面山上设陷阱。陈家明立即回村。王教官叫队员们再抬一挺重机枪架到楼上去,队员们立即照办并马上进行了伪装。陈家明带着村里最会设陷阱的四个老人来了,带来了斧子,锯子,粗麻绳,细麻线等用品。陈英拜见了几位伯伯叔叔,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几位老人听说是为打鬼子设陷阱,更是一百个愿意干这个活。王教官又向他们讲了设诡雷的事,几位老人一听就懂。为了不在对面留下过多的痕迹,老人们在这边砍了一些竹子和树枝做成半成品,然后拿着工具和半成品去对面山上安装,还特地要陈家明几人一起去学习,王教官叫人拿了八颗手榴弹也一块上去。上去前,袁成佑特地拿望远镜观察了一下山头附近是否有人话动,当然是一个人影也没有,这里平常除了路过的外,基本没有人来,何况还是刚刚打过仗的地方。天快黑了一群人才从对面山上下来,王庆安对几位老人布置陷阱的水平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他们太高明了,加上他附着的诡雷,鬼子派再多狙击手来,也叫他们有来无回。
由于又增加了一挺重机枪,最少要抽四个队员去管理重机枪,陈英叫陈家明的警卫班全部住到这里来,电台也带过来,还是由袁成佑统一指挥,这里安排好后,陈英,王教官在这里吃完晚饭回到大院。
拐子坡的防守力量是,六十一个指战员,两挺重机枪,七挺轻机枪,五十个神枪手,别说鬼子再来一个中队,就是来一个大队也有一战之力。
到了九月初,人们现到杜皮来要饭的越来越多,都是拖儿带女一家一家的,屋檐下,山墙边,大树下,草堆边到处是人。人们问清楚了,原来是河南的灾民,受灾人口三千多万,已饿死了好几十万,有的地方真的是饿殍遍野,整村整乡一个人也没有,树皮草根全吃光了,先是牛、羊、马、驴、猪、鸡、鸭、等家禽家畜被吃光,后来狗子,猫子,老鼠全被吃光了,连一个活物也没有。有段民谣是这样唱的:“河南有五害,水旱蝗汤蒋。(注)饿殍遍原野,鼠蛇都吃光,树皮草根尽,不死去逃荒。”水是指水灾,旱是指旱灾,蝗是指蝗虫,汤是指汤恩伯及他的四十万军队祸害河南,蒋是指蒋介石及其政府。
陈英见了这些面黄肌瘦,骨瘦如柴要饭人,心里十分难受,可她也没有办法救这些人,人太多了呀。她在大院说起这事,要大家帮忙想想办法,王庆安夫妻愿意把这些年来的积蓄捐出来去买粮食赈济灾民。朱南初说道:“我有一个以工代赈的办法,我们大院前面这一千多亩烂泥田之所成为烂泥田,是因为排水不行,山上浸下来的水长年不断但水又不能及时排出,种下去的稻谷每年都要淹一到两次,所以产量总是不高,如果沿山边挖一条排水沟,直接将水排到湖里。在湖边修一个节制闸,分三层节制,一层可以排干沟里的水,二层可以排干田里的水,三层可以排放小洪水,不让他淹到稻谷。每到秋委,排干稻田里的水,不仅好收稻谷,还可以种一季乔麦或油菜,将一年半收可以变成一年二收,每亩最少可增一百斤粮食,一年投入,百年受益,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情。”陈英道:“这么好的事情以前为什么王庆善不干呢?”朱南初道:“他只管收刮,才舍不得拿钱出来投资呀。我们老百姓几代人都想干这件事,可是一没钱,二没权,因为田都是王庆善的。”陈英道:“估计要花多少钱?”朱南初道:“你给我三天时间,我提供一个详细方案供你决策。”第二天早餐后,朱南初带着徐仲义,姜望明,段火才,冯二柱及账房先生等,拿着标好尺寸的麻绳,竹篙,木尺,铁锨,铅笔,记事本等用品出了,中午充匆忙忙的吃了饭马上又出去了,第二天又是那样忙碌,直到中午才回来,下午几个人在一起,写的写,算的算,一直忙到半夜才收场,第二天上午几人又核对了一上午,下午正式出方案交陈英审核。
排水沟总长度一千六百六十米,
平均宽度四米,
平均深度二米五,
总土方量一万六千六百立方米,
临时排水沟一百七十二米,
土方量一千五百五十立方米,
排水闸基础开挖三百二十立方米,
总共土方量一万八千四百七十立方米。每立方米半斤大米,共需大米九千二百三十五斤。
人牛共行石硚三坐,二百四十大洋。
人行马车硚一坐,一百六十大洋。
节制闸一坐,一千一百六十大洋。
共大洋一千五百六拾大洋。
临时工栅一百六十到二百个,需大洋四百八十到六百块。
工具购买,三百二十到四百大洋。
总计需大洋二千五百六十元。
陈英看了报告后,认为每方半斤大米少了,干脆每方一斤。其它的照概算执行。先要解决的是灾民的住地和工具,这点朱南初己纳入了预算,但盖工栅的茅草要灾民自己去割,搭工栅的事农会可以动员会员帮忙,正好开挖的地方是个平缓的土山包,可以搭一百多个工棚。后来朱南初动员会员帮忙时,会员提出他们也出力赈灾,穷人帮穷人,每家搭一个工棚,人家一来就有往的。群众力量大,仅三天时间就搭好了一百多个工棚,并围好多个男女厕所,荒坡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村庄。会员们明白,六大队下这么大力气以工代赈,最后的受益就是他们。朱南初也叫人日夜碾米,最少要储存二万斤大米。朱南初干脆把钱给会员,要他们去把箢子,扁担,铁锨,锄头等工具买一百六十套回来。
工棚搭好了,工具买齐了,现在就等开工。这是个难题,如果公开宣布,马上会有成千上万人涌进来,到时会出大难子。只有采取秘密招进的办法,王庆安夫妇接下了这个任务,他们要招进那些既是拖家带口的又能干活的,一次只能带十户进来。夫妻俩来到镇里,只见到处是人,他俩在一个屋沿下看到一家五口坐在那里,夫妻俩四十来岁,三个孩子,老大十五岁,老二十一岁,是两个女孩子,最小的是个男孩只有六岁。一家人都饿得皮包骨。王庆安上前问他们是哪里人,当得知他们是上菜人时,王庆安夫妻俩倍感亲切,说明自己也是上菜人,女的立即跪下道:“二位,求你们看在同乡的份上,把这个孩子收下,为我们岳家留个后吧,我们己三天没进食了。”夫妻俩将他扶起,王庆安道:“我就是来救你们的,跟我走吧,不要告诉任何人,就说是亲戚。”说着带着一家五口慢慢走到静安的住处。金婵道:“师姐赶快煮一锅粥,我这老乡快要饿死了。”静宁道:“煮粥慢了,我煮一锅面条吧。”说着就去了厨房,不一会面条上了桌,一家人每人吃了两大碗面条。这时王庆安才问男的姓什么叫什么?男的道:我姓岳,叫胜保,我妻子姓庄,叫庄念弟。“王庆安道:“岳老弟这里有挖土方的活,每挖一方就得一斤大米,你愿不愿意干?”男的高兴的道:“真的吗?有这好的事我当然要干。”王庆安道:“像你这样的家庭我们上菜来到这里有多少?”男的道:“我目前知道的有十二户。”王庆安道:“你现在就去把他们叫到这里来,我带你们一起走,一定要保密,不要惊动了众人,否则大家都干不成。”岳胜保道:“我保证只叫来这十二家,多一家也不会叫。”半个小时后果然带来了十二家人,都是夫妻俩加孩子。岳胜保介绍大家认识王庆安夫妇,大家齐声道谢。王庆安带着十三户人家,直接把他们带到了棚户区,叫大家安顿好,马上来米给大家。他们没有想到,这里还为他们准备了遮风挡雨的地方。农会会员们给每家都送了一捆稻草来,大家深受感动。家家女的忙着铺床,男的忙着挖泥围灶,小孩子四处捡柴。王庆安将来了十三户的事告诉了朱南初,朱南初叫徐仲义和自己挑着大米,带了一些盐,带着账房一起到现场登记大米。这些快要饿死了的人看到真的有救命的大米,一个个喜极而泣。登记完毕,每户十斤大米外加一把盐。家家户户生火熬粥,一片生机。
第二天,徐仲义,姜望明带着这十三人家的当家人,来到施工现场,这是一段临时排水沟,每家分十三米,完成后每家可得米一百一十七斤。大家简直高兴坏了,这哪是以工代赈,这分明是给他们救济粮。吃饱后全家一齐上阵,仅四天时间就挖通了。沟是挖通了,但大院通向外面的路挖断了。朱南初早已准备了临时桥所需的木材,仅半天时间就搭成了人可以通过的木桥,但马车过去不了。几十年未干过的烂泥田终于见天了,里面的乌龟王八甚多,逃荒人大饱口福。第一期的粮食兑现到户。
接着要请最好的工匠来修硚,修节制闸并且要保证在冬季完成。王庆安被陈英委任为临时总监工,他觉得岳胜保是一个很有组织能力的人,他找到岳胜保,介绍了整个工程概况和完成时间,请他再招一百多户灾民来挖排水沟,并叫他找会修硚闸的石匠来。谁知岳胜保就是一个会修石硚的石匠,他连工具都带出来了。岳胜保道:“大哥,硚有图样吗?”王庆安道:“暂时没图样,三座小硚能过去耕牛和人就行了,你们挖断的那条路要修一座既能走行人又能走马车的硚,与路一样宽。”岳胜保道:“四坐硚我帮你画图,工我包了,材料你们提供如何?”王庆安道:“可以,你先出图吧,你现在要赶紧去招人,先要把排水沟挖通。”岳胜保道:“包在我身上,我马上就去。”仅半天时间,岳胜保就招来了近百户灾民,其中有近十户是石匠。在他的带领下,大家有序住进草棚。为了方便管理,草棚早就编好了号。不一会朱南初带着账房来进行登记,包括先进来的十三户,共有一百一十二户人家,五百三十八人。不一会,农会的徐仲义带人挑来了大米,每户十斤,灾民们谢了又谢。岳胜保又挑了两个人帮助管理,各方面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缺烧的,满山遍野都是灌木和茅草。岳胜保特别叮嘱大家注意防火。第二天全线开挖,挖起的土挑到山坡边造地。岳胜保己画好四座硚的图纸,交王庆安审查通过,朱南初定的石料也源源不断的运到现场。陈英除了关注整个局势外,特地抽空来看了工程,看到一家一家的灾民老小齐上阵,特别是半大小孩,滚得一身泥,不知疲倦的用手往箢子里捧泥巴,大人往山坡上挑,这样拼命干不就是为了多挣点米吗。陈英心里难受极了,也愤怒极了,这个万恶的国民党政府只知道横征暴敛,从不管人民死活。她回到大院,叫朱南初给灾民每家送一斤干海带,二斤油,一斤盐。朱南初理解陈英的心情,立即叫几个人共同办理此事,当天下午将东西送到了各家各户,并特地说明了这是谁送给他们的。灾民们感激万分,牢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