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以为燕王上位,他和朱元璋一样的性格,属于爱打仗不妥协,国内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就会稍微的缓解一下;
毕竟我们不管看史书上还是改编的电视上面;
朱棣就是永乐大帝的形象,他都很像是个威震四方的将军皇帝;
而且在他心里面好像总是不太喜欢只知道读书不爱武艺的大儿子朱高炽,偏爱颇像自己的儿子三子。
看着朱棣很像他老子朱元璋一样;
但说白了,在那个嫡长子继承的年代,朱棣藩王上位先这样的身份就注定了他有些事情不仅不能做,反而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只能拱手将利益让出来;
就比如削藩,朱棣他是藩王上位,打出的旗号是什么?
“靖难”
这就决定了,朱棣藩王上位的身份不仅不能光明正大的削藩,私底下偷偷的手段也不行,不仅不能减少待遇,甚至反而要更加优厚的对待其他的藩王;
如果不保护藩王的利益,说实话,自己怎么上位的,别人也照样可以;
你没有登上皇帝之位之前的身份就决定了朱棣对于尾大不掉的藩王没有丝毫的办法;
只要人家不造反,就是得养尊处优的好好对待着;
因为燕王“得位不正”所以他更加的看重名声,想要九泉之下让自己的老父亲看看,他儿子当皇帝不比他孙子差;
所以说,儒家这个外表披着圣人的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规则的人,朱棣当然要拉拢;
更别提《永乐大典》的修建了,评价一个帝王,无非就是两个方面,文治和武功;
在武的方面,朱棣不需要别人出马,他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统帅;
而文治方面,全靠《永乐大典》,而修建《永乐大典》就需要用到很多的读书人所以说朱棣上位之后,其实也是在某种方面进一步妥协的结果。
但不是说燕王朱棣,这个未来被称之为永乐大帝的男人做的不好;
正相反,就是因为他做的好,后人才会为他“皇位”的先天不足而感到遗憾,如果他要是一开始有着大义的话许多事情都可以慢慢的改变;
而不是任由着那些脓包渐渐的变大;
可能有人会说“成王败寇”,但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几乎是天底下所有人都维护的一种根本制度;
除非你是推翻前朝,你是第一人,你才可以自由的制定一些政策;
沐沐很是可惜,明明永乐大帝和他的继任者朱高炽都是非常有能力的;
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消逝,只要朱高炽顺利的登上皇位,按照他的才能和手段,没有人再敢提他的父亲朱棣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虽然他父亲名不正言不顺,但是朱高炽名正言顺啊;
可惜啊上天并不保佑大明,只能说是非常遗憾,朱高炽只上位短短十个月他就去世了;
若是能活的稍微久一点,大明还会稍微的换一换;
退一万步说,如果他的儿子能够稍微的长寿一点,大明也不会沦落到后面被瓦剌压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