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是通向成功最快的捷径。为能求娶到心怡之人,陆良川决定放手一搏去辽东凌家军中历练。
他本就确有才能,且又能吃苦。果然两年内立了几次不大不小的战功,被顺利地调回京中任职。
那时姜氏恰好尚未婚配,他作为军中新贵,竟真的一举求娶成功。之后的日子便如想象的一样,夫唱妇随,琴瑟和鸣。
姜氏又接连给他生下一儿一女,儿女双全,当真是美满至极。
再后来,因有了姜、王两家的扶持,他的仕途一路顺畅。年纪轻轻便直升到从二品辽东布政史,而辽东又有他曾经凌家军的同袍,正是如鱼得水。
那段时间,他在内妻贤子孝,在外仕途顺遂,一切都显得那般如意……
事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呢?大概……是那年到辽东后的第一个冬天吧。从姜氏和长子远峰双双得了伤寒开始的。
辽东的冬天实在寒冷。妻子娇弱长子年幼,如何能抵得住那刺骨的严寒?而每年冬天辽东似乎都会有一场伤寒疫情。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不过熬一熬便挺过去了。
可生在京城自幼娇生惯养的娇妻幼儿自是不如那些野民体壮。于是那年他们母子差点没能熬过去,他差点以为就要失去他们。
那时他真的是极害怕,日日求神拜佛,许下无数心愿,宁肯以自己的寿数去换妻儿的性命。
好在妻儿到底是熬了过来。可凡音却似彻底怕了辽东这个地方。即使次年春回大地,也日日惦念着重回京城。
他自然也想回京任职,便是为了妻儿也想尽快离了辽东这苦寒之地。
但这布政使官高权重,是托了多少人情才好不容易求来的。且不过刚刚任职一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被平调回京。
他也曾想过让姜氏和儿女先回京城。可姜氏与他鹣鲽情深,舍不得扔他一个人在辽东,又不放心幼子幼女独自回京。左右为难之下,只得坚持携子女留在辽东陪他。
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他对姜氏敬爱一辈子,感怀一辈子。
恰在那时,王致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陆良川知道,凡音与王家是远房的表亲,王皇后本就与她关系不错。
所以当姜氏初带来王致的私信时,他并未多想。可当看到信中内容,却顿时如冬日冷水浇头,寒彻骨髓。
王致竟让他刺探凌家军军情,行那里通外国之事!
此时戎狄与凌家军已开战多日,几场战役凌家军皆获大胜。
王致于信中告诉他,现下京中雍和帝已病入膏肓,若搬倒镇国大和凌大将军,除掉凌家军,便可掌这大齐的江山,位极人臣。
到时候幼主登基,他陆良川便是从龙功臣,从此可呼风唤雨,回京自然也不是什么难事。
陆良川犹记得当年自己看完此信后是如何惊怒交加。几欲去寻公主、将军,把此信上报朝廷。
事后陆良川常常设想,若当时他坚持将那封信交出去又会如何?是不是历史便就此改写?
可世间的事无法重来一次,一切不过皆是妄想。在凡音的苦苦哀求百般劝阻之下,这事到底还是被放过了。
直到雍和四年的冬天……
雍和四年的冬天,辽东战场上,凌家军与戎狄战事焦灼。
雍和四年的冬天,凡音和儿子远峰又一次双双染上了风寒,且这次犹为凶险。郎中甚至已经嘱咐去准备后事。
陆良川被这一句话差点给逼疯了,提着剑好悬没砍了郎中。
就在母子二人命悬一线时,王致派来了御医赶到辽东……
于是,凌家军便有了第一次的粮饷不足……
陆良川想到此处忍不住仰头闭了闭眼睛。这几年他应该是惶恐和内疚的吧。他不停地告诉自己,一切皆是为了救妻儿性命,不得以为之。
可这份不得以,却又切切实实给了他近十年的荣华富贵……
筑在辽东数万将士尸骨上的荣华富贵。
桌案上那封已被拆开的信仍静静地躺在原处。陆良川看着它出了半天的神。
那是一封言语平和词藻朴质的私信,却让陆良川从每个字中都看到了杀机!
昔日的同袍黄逸约他于雅思居一聚。似是料到他会推脱,信的末尾告诉他,届时会有些“不便为外人知道”的小东西要给他。他若不去,那便只好交于陆大公子……
不便为外人知道的小东西?陆良川将拳头握得咯咯作响。这个黄逸果然还是没变,和以前一样的阴险狡诈诡计多端!
若如此,他还真不能不去赴这场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