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明军派出的夜不收源源不断地进出营门,把各地的消息汇总到孙承宗手里。钟进卫也在一边听着孙承宗处理军情,一边学习各种应对措施。
这一天,孙承宗分析完手中的军情之后,对钟进卫说道:“老夫看白杆军的士卒体力已经恢复过来了,攻打关内建虏的时候到了。”
“好啊,早就该把他们赶出去了。多留京畿一天,就多费一天钱粮,老百姓就多一天的苦难。”钟进卫也点头同意道。
现在这个情况,明军二十多万,而建虏的主力才八千,其他都是刚投降过去的汉奸部队。从数量上来看,是无论如何都是赢的局面。
但从质量上看,八千建虏是他们的本部人马,是打惯了仗的老手。而明军这边,单个士卒的武力是没问题,但他们之间的配合,以及各地方将领之间的配合始终是一个问题。
建虏最常用的一个打败明军的方法,就是在和明军对阵的时候,试探明军的薄弱一方,然后全力攻之,其他几处地方的将领只要一见明军被攻打之处没守住,不但不会去支援,反而会抢先逃跑。最终形成全军溃散,被远少于己方军队的建虏追杀。
所以,明军和建虏之间的决战,看得不是双方的数量,而是一个综合因素。孙承宗也是老成谋国,在分析敌我军情,有了把握后,才决定给予建虏致命一击。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拖延到现在才下定决心开战。
他提出攻打建虏后,见钟进卫没有意见,就又说道:“你的安危是皇上再三交代过的,因此,老夫的建议是你居后军,跟在大军之后,缓缓前行即可。”
钟进卫听得一愣,把自己放在后面,不是很妥当吧。崇祯皇帝是担心自己,但现在有那么多人,还怕什么。
他试着对孙承宗道:“我是监军,打起仗来就躲在后面,不好吧?”
“没什么好不好的,打仗又不是监军的事情,你只要看好军队就成,老夫在前头打仗,要有人敢往回跑的,你就把他们统统收拾了,这才是你要做的事。”孙承宗还是不愿意钟进卫到前线去冒险,就反驳了他提出的理由。
钟进卫一听也有道理,就同意了。
于是,孙承宗和钟进卫就给崇祯皇帝上了联名奏章,禀告出兵一事。
崇祯皇帝是早就盼着这一天,当即照准,并下了一道圣旨,言明此战中有功之臣必不吝封赏。
将近傍晚之时,孙承宗传令击鼓聚将。
现在明军的军纪比以前好多了,三通鼓完毕,所有军将已经齐聚中军帐。
各地将领心里有数,所以当孙承宗宣布攻打建虏的决定时,没有人感到惊讶。这一天终归是要来的,看皇上对待白杆军的待遇,就知道是皇上最重视的一支军队到了,那么开打也就不远了。
孙承宗看着帐内众将,严肃地说道:“京畿之地,为建虏肆虐,而我军龟缩在京师城下,不敢与之战,把建虏赶出关外,此乃我孙某人之耻,也是诸位大明将领之耻。让皇上发出勤王诏,已是臣子的无能。不能为皇上分忧,要臣子何用?”
中军帐内只听到孙承宗的声音,分列两边的将领个个被孙承宗说得低下了头,就算心中没有羞愧,也得表现出羞愧来。
忽然,一个女声响起:“请本兵下令,末将愿为先锋。”
孙承宗一看西川总兵秦良玉出列请战,正想说话时,卢象升也出列站在秦良玉边上禀告道:“下官为先锋更合适,沙场征战那能让女子冲锋在前!”
秦良玉一听有人和她抢先锋,就拿眼看去,却惊讶地发现说话的人高大魁梧,个子比她还高一个头,但却穿着一身文官衣服,不由得有点纳闷这到底是哪路神仙。
其他将领一见有人抢先锋,要不表示下,显得自己太不积极了。反正已经有人出头,真要选先锋,基本上也是前两人里面选的。因此,他们也开始出列说要当先锋,不过没有一个人说的很大声,怕真吸引了孙承宗的注意,都只是表态一下而已。
孙承宗自然明白后面出列那些将领心里想得是什么,他早有打算,说道:“不用抢,此战每人都得出死力,谁要敢拖后腿或者耍什么心眼,监军就在一边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