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旦却未附和,只板着脸道:“太过锋芒毕露,便易有急功近利之嫌。”
赵恒此时是看陆辞额外顺眼,听王旦这么说后,下意识地就是反驳:“王相是活了一把年纪了,陆知州却是过了年后才十……”他顿了顿,竟真想起来了:“八吧,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怎就要死气沉沉,谨小慎微了?倒是敢作敢为的这份刚直,才值得人欢喜呢。”
说完之后,唯恐王旦再劝,赵恒干脆直接就把这奏疏给批了。
王旦面上不苟言笑,但此刻见尘埃落定后,心里不由重重地松了口气。
——可算是成了。
等处理完奏疏后,王旦就不多做逗留,利落告退了。
他前脚刚出,后脚进来的,就是闻讯而来的王钦若。
因王钦若最擅逢迎上意,揣摩帝心,赵恒一见到他,比见到王旦还高兴。
不等王钦若旁侧敲击,就直接将陆辞那封写得深得他心的奏疏给说出来了。
王钦若不禁皱起眉头。
怎么,这王旦上一步才将陆辞念撵出京师,怎么现在就替其博圣心了?
他略一思忖,见皇帝还是兴冲冲的模样,故作忠言逆耳的忧愁,泼冷水道:“依臣看,陆知州到底初至任上,所提之事,宜逐步寸进,而不当以大刀阔斧的激进,倒有急功近利之嫌。”
然而,出乎王钦若意料的是,一向颇吃他这一套的官家,此回却不买账了。
赵恒蹙着眉,对这话不置可否,但接下来用彻底冷下的语气所的逐令,就让王钦若懵了:“好了好了,朕尚有事忙,你便退下吧。”
王钦若震惊之余,也只有讪讪退走。
他自是无从得知,不过片刻之前,王旦就未雨绸缪地给官家打过这一预防针了。
接连被王旦和王钦若泼了冷水,赵恒心里终归是不快活的。
好在,那奏疏已批了下去。
皇帝一不快活起来,就开始找事了。
吵得热火朝天的寇准和王钦若他们,他且不动,但在荣王府大火的事后追责上,他亲自添了几笔。
按理应受到株连的数百人,他既已下过罪己诏,便姑且放过。
而荣王赵元俨,则是削去节度使头衔,降格成为“端王”。
真正的罪魁祸、怕偷镯子之事东窗事的主犯韩氏,就被他下令严法查办,“断手足,示众三日,凌迟处死”了。
此诏一出,也意味着这场大火带来的后续影响彻底终结,而直主犯受此严办,不知多少人拍手称快。
就连最仁厚的王旦,也觉此婢死有余辜。
远在汾州的陆辞,自是难以得知京中的风风雨雨。
而那封被陛下御笔亲批的奏疏,则随着众多流言一同,很快抵达了汾州。
这会儿的陆辞,正忙着被他搁置了一段时日、处于考课中‘三最’里的抚养之最。
——屏除奸盗,人获安处,振恤困穷,不致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