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是这么想的。”李辅国道:“李泌当时说,太原的王缙、相州的李光弼、雍丘的张巡等人都支持薛逆,故而要切断其联络。可如今史思明南下,河东、河北应对史思明尚且来不及,又何需郭子仪?再者,郭子仪出兵这么久,无所作为,想必是他与李光弼有私谊。”
其实谁都明白,更大的原因其实不在郭子仪,而在于西京凤翔丢得太快,坚定了各地许多将领支持长安的决心。但话肯定不能这么说。
闻言,李亨不由点了点头,对李辅国刮目相看。不知从何时起,自己身边这个宦官已经有了独到的见地。
李辅国眼皮一抬,很快观察了李亨的神情,他如今已十分擅长于揣摩李亨的心思并根据它来说些看似头头是道的话。
可事实上,他想召回郭子仪的理由很简单,害怕薛白或仆固怀恩要了他的命,觉得还是郭子仪来镇局面更让人安心。
李辅国接着道:“圣人再留郭子仪攻长安,即便是攻下了,难道是要让郭子仪的威望过圣人吗?”
李亨眉头一动,马上就起了召回郭子仪的念头,却还有犹豫。
“凡事就没有比圣人安危更重要的。”李辅国继续道:“今圣人兵少,苦守泾州,召回郭子仪才可保圣人无恙。至于平定薛逆,太上皇既已布告天下,长安早晚可下,又何必急于一时?仆固怀恩万一有叛心,除了郭子仪,又有谁能镇住他?”
李亨终于被说动了,当即下旨,召郭子仪立刻到泾州勤王。
此时距房琯在咸阳桥大败、郭子仪出兵河东不到一个月,李亨却战略反复,使郭子仪来回奔命,看起来荒谬,其中却还有一个原因。
让郭子仪出兵河东是李泌的主意,一开始李亨就觉得舍近求远了,只是出于尊重李泌所谓的“大局”与“长远”才答应的。如今李泌都背叛了,当然不该继续坚持其策略。
这一件事,标志着李亨由听从李泌的建议转变为更听从宦官的意见。
郭子仪还未归来,短短数日之间,泾州城内外忽然传言四起。
军中不少人都在私下议论着圣人要解了仆固将军兵权一事,且消息终究还是传到了仆固怀恩耳里。
另外,一些仆固怀恩麾下做的不法之事也被人提了出来,朔方军有胡汉相杂,本就难以管束,仆固怀恩平时也确实喜欢纵容军士。
比如,他的儿子仆固玚曾见军中将领有妻子美艳,便擅自劫走,因仆固家的大功,无人敢问。辛云京一直就看不过眼,如今终于动了手,要把那女子夺回来归还给那将领。
仆固玚出使回纥未归,其麾下士卒拦着辛云京,被辛云京射杀了两人。
此事闹到李亨处,还未有结果。
朔方行军司马范志诚进了大帐,面露忧色地道:“将军,末将听闻了一件事。”
“又有什么事?!”
仆固怀恩心情很差,正在暴饮,面前已经堆了数不清的酒坛子了,一张脸也喝得通红。
范志诚道:“末将听闻骆奉先与圣人进馋,提醒圣人提防将军成为下一个安禄山,已派人去召回郭节帅,为的就是镇压将军你。”
“我哪里像安禄山了?”
“是,将军除了是胡人、战功赫赫、大权在握、深受陛下信任,其余无处再像安禄山。”
仆固怀恩揉了揉眼,清醒了些,问道:“你这是在说反话吗?”
范志诚道:“将军何不想想,圣人屡战屡败,如今能倚恃者,除了将军还有何人?”
“我当然知道,我是圣人的柱石,那他更不应该疑我才对。”
“谬矣。”范志诚道:“越是只能恃仗将军,圣人越害怕将军会背叛他。依末将所见,军中传闻,圣人要解将军兵权,此事不是空穴来风。”
仆固怀恩面色僵了僵,眼中浮起悲恸之色,把手里的酒坛子一摔,起身便往外走。
范志诚连忙拦住他,问道:“将军何处去?”
“我去见圣人,自请解职。”仆固怀恩啐了一口在地上,道:“一腔热血,反受猜疑,再打这仗也没屁大意思。”
一句话说完,他才忽然意识到,这仗不打了,无非也就是让庆王安稳当皇帝,也许天下反而还太平了。
“不可啊!”范志诚忙道:“将军一旦失了兵权,辛云京、骆奉先等人岂会放过将军?将军不为自己考虑,也不为满门考虑吗?”
仆固怀恩一把推开他,大声道:“我忠忱为国,别无二志,又何必为一己之私多做盘算?!”
范志诚便跪倒在地,泣道:“末将绝非要拦着将军为国尽忠,可末将不忍看将军的忠心被践踏啊,将军越是忠勇,他们越是轻贱将军,这才是末将最痛心疾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