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说朝廷上的重臣勋贵没那等胆量,就是朱高熙这个太子,这个东宫的储君在面对了帝王之时,也是心头清楚的知道。
父皇?
皇父?
实际上,永和帝与太子,先讲了君臣之义,再谈了父子之情。
这才是朱高熙这个太子能安稳当下去的前题啊。
若太子不识趣,那就是自寻苦恼了。
“大军开拔,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朱高熙谈了实情,道:“有些准备,不是大军出行时,才去准备的。而是在大军出动前,已经完全准备妥当了。”
“如今这些准备,匆匆上马,朝廷整个儿都是忙得团团转。”
朱高熙这般一讲。
福娘完全明白了。
上头一句话,下面跑断腿。
帝王一声吩咐,整个大周朝的朝廷可不是连轴转动了起来嘛。特别是永和帝还是一位马上帝王,那治人治军,都是严厉着的。
“辛苦你了,五郎。”
福娘说这话时,是真心疼夫君的。
此时。
朱高熙倒颔首一笑,他不觉得累了,他就是这般办了实事,能得父皇一声夸赞就是心满意足了。
春,三月。
永和帝第三次北征草原。
帝王御驾亲征,留下来在燕京城监国的自然还是皇太子、皇太孙。
说起来,永和帝真正拿捏的紧是军权。
至于治事办差的权利,便是监国又如何?要福娘讲,还是前一世时,某位伟人说的对。这枪杆子里出政权。
永和帝拿稳了军权。
这帝王的权威就是无可动摇。
永和帝北征了。
福娘应该娶进了门的媳妇儿,还是没担搁。
这个秋季,二儿媳妇吴惠珠得嫁进皇宫。
这个冬季,三儿媳妇郭云瑶也得嫁进了皇宫。
说起来,这两桩大婚之事,太孙妃这个长嫂可是前前后后的忙碌呢。福娘这个当婆母的,倒是做了两回的甩手掌柜。
永和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