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春闱意气发第三百二十二章剑指条款,弹劾不断!【中】对于这种扣帽子的把戏,冯一博早就烂熟于心。
刚刚他还给张年吉扣了好几顶。
此时,这位新选手才一上场,就想给他扣帽子。
自然是不可能轻易被他得偿所愿。
“夫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
冯一博笑了笑,张口就来了一段《帝范》,又道: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为人臣者,举荐贤明乃是本份,若是圣上不用,只能说明此人不行,为何大人会觉得我在质疑圣上?”
这话的意思,就是举荐乃臣子的本份,判断臣子合不合用那是皇帝的事。
你觉得我质疑皇帝,当然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用不用张年吉,只能说明他在皇帝心中的贤与不贤。
和我这个举荐的人有什么关系?
为了凸显自己是个懂事的臣子,冯一博甚至还引用了李世民的《帝范》。
其实,他一直对景顺帝推崇李世民有些不理解。
在历史上,唐太宗肯定是个好皇帝。
但和他差不多,甚至超过他的也不是没有。
无论是秦皇还是汉武,做的都不比他差。
在功绩上还犹有过之。
可这样的皇帝,却都被士大夫所唾弃。
都被读书人指为暴君。
只有李世民,士大夫们却推崇备至。
冯一博一直觉得,世上之事必然都有一定的缘由。
读书人推崇李世民,必然也有其背后的原因。
遍读史书就能发现,这个原因大概率就是符合后来士大夫们的利益。
而这个答案,就在唐太宗平时对士人的态度。
还有《帝范》这本书里。
唐太宗对士大夫的尊重,从魏征等耳熟能详的故事中都有体现。
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帝范》里写的,就是李世民的做事方法。
他平定四方,用怀柔政策,不急功近利,劳民损兵。
不贪图游乐,每早视朝,用心听取各种建议,出言周密。
罢朝后和大臣们推心置腹讨论是非,晚上也同人高谈经典文事。
这些方法,正是士大夫,或者说,所有的文臣最为推崇的。
也正是这些方法,奠定了宋代“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基础。
当然,宋太祖推崇“与士大夫共天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限制军权。
杜绝别人学他上位。
可推崇李世民,却也正好符合文人集团的利益。
所以到了宋仁宗时期,这个利益也达到了巅峰。
这个利益其实就是,限制君权。
纵观历史上,凡谥号“仁”的皇帝。
大多都是没太大建树,却极受文人追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