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二年,周武帝第三次大讨论儒、释、道问题,定三教次序,“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其抑佛意图公开化。
然后便是灭佛,建德三年,周武帝下令禁断佛门,毁坏、没收寺院,焚毁经像,勒令僧尼还俗。
六年,北周灭北齐,周武帝下令在北齐旧境内继续禁断佛门,致使许多僧人逃往南方。
要灭佛,先抑佛,再让儒释道三门斗法,最后完成灭佛的想法。
如此手段,堪称完美。
朱厚熜也是看到周武帝时,才想起当今腐朽的儒门。
也是时候,将儒门也拉出来溜溜了。
建德二年至今,正好一千年,以三教次序重定,调动这世间的‘大贤者’、‘大法师’、‘大真人’进京辩论,让三教‘火拼’。
等到时间成熟,儒、释、道,一起解决。
朱厚熜的嘴角有了笑纹,眼中的光也格外的亮,道:“传旨,诏令天下贤者、法师、真人于新年进京,既为万民祈福,也为论道定序!”
……
内阁,政务堂。
张居正、高拱、胡宗宪、李春芳恭领圣旨,再命人传到两京一十三省,传给三千寺庙、八百道观,以及儒家大贤。
圣旨在内阁,属于中转了下,便去降到该领的人手里。
但四位阁老在抬起头后,默契地望向彼此,眼神中满是忧虑之色。
圣旨前半段,请儒、释、道的大贤者、大法师、大真人进京祈福,阁老们直接略过。
侍奉圣上这么多年,哪还能不知道这斋醮祈福屁用没有。
别看圣上修玄炼道,但‘聪明莫过帝王’,圣上绝对不会认为此界真的有圣人、佛祖、神仙的。
祈福,不过是为了引出接下来,让儒释道的人进京,重新定序的借口。
这在张居正、高拱、李春芳看来,这是圣上对之前儒家士子反抗新政降下的惩罚。
千年来,儒士的地位,都源自于建德二年那场大辩论,现在,圣上要重新确立儒释道三门的次序,不得不说,作为传统儒家弟子,心里还是有点慌的。
哪怕明知道佛门、道门,很难是儒门的对手,但是,大辩论的胜负,很多时候,不是在辩论之内,而在辩论之外。
站立在权力巅峰,内阁的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
儒门有的道理,道门、佛门也都有,反之亦然。
大贤者、大法师、大真人,都各自信仰了自己一辈子,哪能轻易就被说服?
儒释道大辩论这事,尤以道门、佛门的对决最多,光是为世人所熟知的,就有十四场之多。
从北魏到元朝,跨越数百年,涉及多位皇帝和无数高僧、道士。
最终结果,是佛门赢了七场,道门赢了四场,平了三场。
而这能说道门大真人不如佛门大法师吗?
就连佛门内部也都明白,佛门是赢在了辩论之外。
换句话说,皇帝、朝廷想让谁赢,谁就能赢。
这便是周武宗举办了七场道佛大辩论,而道门一场未胜的真正原因。
张、高、李都在担心,儒门是不是真被圣上厌恶了,科举暂停,儒门再丢掉至高位置,那在民间的地位就要一落千丈了。
身为儒门弟子,必须要做点什么,于是对视一眼后,便各自归位,挥笔疾书,要请熟知的儒家大贤出山进京。
胡宗宪还是没有动作,他的恩师是严嵩,就注定了他没有相熟的儒家大贤,再就是,他在思考一个问题。
虽是儒门弟子,但胡宗宪也要说,圣人的书是用来看的,拿来办事是百无一用,如今不为圣上所喜,没落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可要说圣上对道门、佛门有多喜欢,胡宗宪也觉得不见得,这些方外之人的想法,既不利于大明朝稳定,也不利于皇权的统治,站到思想高地,甚至还不如儒门。
圣上不可能不明白这道理,可又要让儒释道重新定序,好怪!
隐约间,胡宗宪脑海中灵光一闪,似乎抓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