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适之反手握住了正德帝的手,笑眯眯地说道:“那我就记住皇上您的话语了。”
第96章
正德帝欲做的事情便是在两月之内探查到关于鞑靼的情况。详细的内容定然是无法知道的,最多知道一些粗略估算,但这对朱厚照来说已经足够。
把人派出去后,正德帝便开始折腾起这些跟随着他奔波了三四个月的文官了。
其实大部分的文官现在对皇上都是抱着……不太友好的态度。毕竟离开大同前往宣府的时候,皇上是直接把人打昏带走的。而在未同阁老大臣们商量的情况下,皇上又猛然丢出一个自封为将的劲爆消息来,这让这些捏着教条的官员如何能接受?
不被皇上气死就算好的了,对着皇上哪里还会有好脸色。
朱厚照倒也是不惧,笑咪咪地挨个戳过去,没事就找他们聊天谈心,几日下来,顿时把他们吓得够呛,差点以为皇上是不是中邪了。平日里从来没有得到皇上这样好的态度,突如其来这么一招,他们可受不了。
焦适之看着又一次心满意足回来的正德帝,哭笑不得地摇头,“您快要把那些大人们吓出个好歹来了,难道现在还不打算跟他们说清楚原因吗?”
正德帝翘着腿躺在床榻上,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告诉他们做什么?告诉他们现在我想打仗,还是说我想御驾亲征,又或者是我想去阳和?”
“适之倒是说说,哪一个出来不会被他们反对?”
焦适之默然,皇上所说的这几件事,别说是行动,连提出来都会有人以死劝谏。
朱厚照的心思其实很明了,相较于每年被动防御,他更寄望于明朝的军队把鞑靼彻底杀伤,令他们惧怕得不敢再犯境才是。
这几十年里,从屡战屡败到现在的势均力敌,明朝的军队并不逊色。虽然在骑兵上略弱,但此时的鞑靼也不是早些年的蒙古族,早就衰减了不少。若要论起来,倒也没有打不得的地方。
只是朝廷内部的主和派仍是占据上风,现在皇上在宣城的消息传回去,定然会引起轩然大波,之后如雪片般的奏章都会飞到宣城来。
“若是鞑靼真的有频繁调动的迹象,您欲如何?”焦适之轻声问道。
朱厚照毫不犹豫地言道,“当然是打!”
一旦有任何调动的痕迹,都说明他们确实有所谋划,不然现在的季节,可不是出动的好时机。
“但是您清楚,在鞑靼没有事先挑起战事的情况下,朝廷内是不会同意的。”焦适之思索着说道。
朱厚照眉峰一挑,语气古怪地说道:“适之,可还记得朝廷内对我的评价?”皇上那样的笑容,带着别样的魅力。焦适之在内心一突的情况下,无奈说道:“您怕不是又有了什么‘好主意’了吧?”
正德帝点头再点头,笑着说道:“自然是如此。”
焦适之暗暗提了口气,面上温和地问道:“您是不是可以提前告知在下,您想的是什么主意?”
正德帝摇头,怡然自得地说道:“现在可还说不准,适之不必担心,如果我真的想出了什么主意,定然不会不告知你的。”
半月后,探子回报,鞑靼首领达延汗自己所掌握的掌察哈尔、喀尔喀、乌梁海左翼三万户并无明显调动,而右翼三万户则明显有部分调往了四处,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