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苏摇头道:“没有,去薛家走了走,跟薛家的小姐坐了很久,下午才回来的。”
周夑道:“睡这么久该饿了,我让人把饭送到房里来了,起来吃一点吧。”
周夑是吃了晚宴才回来的,便坐在旁边看沐苏吃。
中途章侍卫进来禀报,说:“薛天河带着薛三公来了。”
周夑便道:“那就请他们去书房吧。”
沐苏知道他又要忙,连忙示意说:“不用管我,你快去吧。”
周夑这一趟去的比较久,直到三更才回来。
沐苏下午睡多了晚上睡不着,索性等着他。
待周夑回来时,神色有些不快,像是发过脾气。
☆、第一百六十九章堤坝
周夑的脚步声急躁而沉重,坐下的时候还踢了一脚旁边的凳子,闹出巨大的声响。
章侍卫低头跟在后面,大气都不敢出一个。
沐苏见了,也没敢多问,赶紧倒了盆温水给他擦脸,并对章侍卫说:“你先下去忙吧。”
待章侍卫退下,只剩他们二人,周夑已忍不住说道:“这个赵知行简直混账!欺上瞒下、玩忽职守,只会阿谀奉承,一件实事都不会做!”
说着还把手中的巾子使劲丢到盆里,溅起一地水花。
这可真是被气得不轻。
沐苏赶紧劝道:“别动怒,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说我听听。”
周夑端起沐苏之前未饮的冷茶一口气喝下,而后将今天听说的事情讲述出来。
周夑此次虽然是为了送沐苏回兰家而北上,但领了公差,是必须要办好的。
自从开春以来,北三道雨量极少,旱情严峻,但工部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在北三道兴修水渠,这么多年也一直在拨款维护。
按理来说,水利工事至少能够保证最基本的春耕播种。可是有县令冒死递上密奏,说北三道已民不聊生,十分凄惨。
白天周夑向赵知行询问情况时,赵知行说旱情并不像传言说的那样严峻,是他们怕收成不好,为了逃避责任,故意夸大其词,还说后面两天会安排周夑去下面看看实情。
而晚上周夑见了薛三公一问,才知道赵知行说要带周夑去查看的田庄,是当地大户人家的田庄。像薛家这样的人家,都是自己出资修水渠、造水车,又请得起人挑水,所以勉强还是完成了春耕播种。
但整个北三道的旱情实际上比下面县令们报的情况还要可怕,各地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甚至已经出现了宰杀耕牛和卖孩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