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九天中文>鸵鸟日记佩玲>第19章
书友点击:

>

在小城中学做音乐老师的张氏夫妇收养了她,余向红年过三十五,肚子依然没有要鼓起来的迹象。本着养儿防老的美好愿望,当两口子急匆匆地来到福利院,顿时就傻了眼——整个福利院没有男孩,有也很快被人抢走了,像抢夺饥荒时的大米,每一个小城里无法生育的夫妇都在害怕老了以后没有一个儿子可以去依靠——好像有个儿子就真的可以靠得住那样。

稳定婚姻总归是需要一个孩子的,于是就退而求其次,他们带走了张美娟。这姑娘长得干净好看,福利院的孩子平时没有什么课外活动,小马驹似地满院子跑,被盆地毒辣太阳晒得个个都黑不溜秋。唯独张美娟,在一群黑孩子里白得耀眼,小脸高鼻天生就是个美人胚子招人喜欢。

所以最初,张氏夫妇也的确给予过一些短暂疼爱,张父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在那个年代文艺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张美娟拥有的是别的孩子不能拥有的一切,天空蓝的蓬蓬纱裙,油漆皮的小红鞋,手里也曾抱着让头发异常浓密的芭比娃娃……只是年幼的张美娟并未意识到,这一切的宠爱伴随着余向红日渐隆起的肚子在渐渐消弥,来自养父母的宠爱,像是从手指间流走的液体,你永远无法用自己的手掌去留住一捧清泉。

人类始终会选择对更加相似的基因给予关注。

五岁的孩子,有自己瘦小但生命力蓬勃的灵魂,她会在自己五十岁的时候都还记得五岁的悲伤与快乐。现在的张美娟不过三十五岁,她记得每一个来势汹汹的耳光,和毫无缘由的惩罚,令人忍无可忍,但必须艰难地捱下去。

她再也不想见到他们,她也终于有了可以选择的权利。

沉灰色蕾丝的罩衫是新买的,从水洗标看上是来自越南某家工厂。但是做工考究,一共三层,每一层t的钩花款式都不一样,似中国山水话中的云与山峰,层层迭迭,极为贴合地贴在肉身上,幻化,缠裹,交织,这是苏盛独有的姿态。

那天晚上,从琴房出来她独自去了酒吧。

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如果你想认真地谈一场恋爱,那么在酒吧里是找不到靠谱的对象的。酒吧明明就是一个让男女能够快速脱掉对方衣服的地方,并且连姓名都无需交换。但如果你对于感情的事急于求成,那么也算是个可以加快认识异性的地方,剩下的就看运气好不好而已。

但苏盛的确是骄傲的,她拥有那种急于求成的骄傲,如同在城市阴暗潮湿的后巷里生出一片华美灿烂的红花楹。她骄傲地在为数不多的选择中进行选择,那个穿优衣库,长相阳光的男孩被她拒绝了,穿着衬衫仿佛一个销售员的男人也被她拒绝了。苏盛在等坐在角落VIP席的中年光头男人过来搭讪,他身材矮小,有些习惯性耸肩,但酒桌上放着一把宾利的车钥匙,并且他连续看了她好几次。

据说一个人能凝望对方超过30秒,就会产生爱情。如果不是爱情,那么至少也是欲望。而欲望,可以诱使一切可能性的发生。

苏盛低头看了看眼前的酒杯里淡绿色的液体,顺势就撩开耳边的发丝,露出点缀在耳垂上巨大闪耀的黑色锆石耳环,她宽眼高颧,用适当的耳环点缀,总是能将她整个人都承托得更加华丽而灿烂。

又一个穿T恤的男生走过来和她说话,女人轻轻皱眉摇头,再转过头就看见那个VIP席上多出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腰肢纤细,四肢修长,眉眼鼻口无论是否存在人工雕琢的痕迹,都是完美的,仿佛是从橱窗广告里走出来的模特。

而且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她比苏盛年轻了许多。

据说从十八到八十的男人都是专情的,他们只专情地喜欢更年轻的小姑娘。从此那光头男人的手臂绕向了那纤细的腰肢,他望向姑娘的神色专注,像一头在丛林中对羚羊伺机而动的野豹,不再多看向苏盛一眼。

毫无征兆,仿佛有一个巴掌扇在自己的脸上,扇得人血肉模糊,神智混淆。女人低下头,顿觉自己的轻贱和愚蠢,轻贱到让人忍无可忍,又愚不可及。恰好母亲在此时打来了电话,女人放下酒杯在混沌的光影下借机匆匆而逃。

求偶,真是一件百口莫辩的事。

你可以要求对方的外表,学历,家庭背景,性格爱好,唯独不能要求的是金钱,因为金钱就是功利性。可要求金钱又有什么错,无论男女,已婚未婚,不过都是在感情市场里待价而沽的商品,总有一天会被人贴上标签,然后一锤定音。

我爱上你的钱,爱上你的肉体,爱上你的家庭背景,和我爱上你的人格,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爱。既然是爱,一种无法去量化的东西,那么就没有尺寸规格重量上的区别。

不过都是想要得到自己要的罢了,又有什么好羞愧?

苏盛独自躲在酒吧外的街边接起母亲的电话,她听着风声呼啸着摩擦头顶附近的树叶,在缝隙与缝隙之间穿梭流动,声音如同精灵在夜里的悲泣,有少年拎着一袋煮花生从身边经过,他一边剥,一边吃,一边扔,沿路在黑灰的路面上丢下一窜白亮花生外壳。

只听见母亲在电话里一边哭一边说:“苏苏,你弟弟开车撞到人,家里的钱都先垫进了医院,你可不可以先拿两万块回家救救急?”

苏盛抱住了自己胳膊,她看到地面上自己被灯光拉得细细长长的身影,像一片湿漉漉的污迹贴在地上纹丝不动。

“你到底有没有?”母亲继续催促:“你弟弟现在还在派出所,人没有出来。”

书友推荐:
书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