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想到徐州之战被击溃的宋江,而现在又被徐州世家、异人出卖,如何不败。
纵使是韩信、白起,在己方之人处处掣肘的前提下,也只能饮恨。
“若是乐毅将军从此为我效力,可为将军,执掌十万雄师!”
楚天抛出了橄榄枝。
他有一个擅长防守的步兵统帅周亚夫,如果可以招募到擅长进攻的步兵统帅乐毅,为他们各配十万大军,足以纵横黄淮!
然而,乐毅拒绝了他的提议:“恕在下不能从命。”
这些名将当真是顽固。
楚天已经有四世三公、徐州牧的身份,还是无法立即收服乐毅。
“将军才能出众,这样身死,未免不值。不妨暂且冷静一段时间。”
楚天考虑到乐毅并没有那么顽固的忠君意识,相信他是一个聪明人的话,应该会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
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有不少武将曾经为多个国家效力,乐毅在燕昭王死后,因新王不信任,便为赵国效力。同时为燕国、赵国臣子。
“令人好生招待乐毅将军,好酒好菜,不可怠慢。”
楚天觊觎于乐毅的能力,不能将乐毅视为普通武将。在软禁乐毅以后,一切都按照最好的规格,给予乐毅礼遇。
部分战国时期的人才更加看重君主对自己才能的信任和重用程度。
“反对我的领主,全部杀掉,其余人等按照约定,既往不咎。”
尽管楚天为了劝降郯城,说好既往不咎,却没有放过最主要的领主。
至于领主的手下,他们能够活命就感恩戴德,不敢指责楚天。
除了逃到彭城国和广陵郡的领主以外,其余领主或死或逃,徐州联军再无之前的声势。
众人凛然。
楚天率兵进城,招降郯城三万降卒,为己所用。
作为新的徐州牧,楚天没有为难徐州军。当时各为其主,他们效忠于徐州牧陶谦,本就没有过错。现在他们认新的徐州牧为主,从此为楚天征战。
“幸好当初听从军师所言,没有继续强攻郯城,否则不但自己损失惨重,三万降卒至少没了一万。”
楚天从中得到甜头。
如果可以迫使对方不战而降,就没有必要消耗兵力强攻。
房玄龄说道:“如非徐州之争,敌人主力溃败,也不能从容围城。”
楚天来到县衙,在无主的石碑上增添自己的名字,正式占领郯城。
再加上薛仁贵分兵平定各地,富庶的东海国落入楚天手中。又有东海国的糜家等人支持,楚天在东海国的根基逐渐稳固。
琅琊国无疑是楚天最根本的据点,因为他便是在琅琊国起家、积累,各座城镇的民心很高。其次才是东海国,再次是受到徐州世家左右的下邳国。
房玄龄又提议:“夏城、郯城、下邳,分别为三个郡国的核心,必须要派遣心腹之人治理。”
打下这些地盘,楚天要考虑三个郡国的国相人选。
国相相当于一个郡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乱世中有很大的兵权,以便随时应对进犯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