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成,才会选择参加考试。
而想要得到贵人的推荐,就要在京城“扬名”。
其实不说在科举制刚刚形成的当下了,就是等制度正规起来,日渐成熟,权贵的“赏识”依然非常重要。
比如那位写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哪怕才华横溢,来到京城后,也是无人问津。
为了出名,他索性来了个“摔琴”的戏码——天价买下一把古琴,却当众摔毁。
事情闹开了,他的文章也就在京城流传开来,继而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由此可见,科举不是万能的,而想方设法的在公众场合出彩,结交贵人,才是永恒的捷径。
周既明正直却不刻板,他的自律自控与人情世故并不冲突。
他知道“社交”的重要性,也想提前进京,“营销”自己。
王棉作为穿越女,见多了现代的营销手段,自然也明白“炒作”的重要性。
她支持周既明提前进京。
作为富可敌国的女富豪,王棉的“支持”就不只是口头上的鼓励,而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阿棉,这些算我借你的!”
周既明看到一箱子的金条,一箱子的银锭子,很是感动。
但他并没有被金银晃花了眼,他抬起头,眸光清明、坚定。
王棉定定地看着周既明,片刻后,勾起唇角:“好!”
其实,她想说,你与我之间,很不必这般生分。
不过些许黄白之物,如今的王棉,已经能够非常装逼的说一句:不过是数字!我不在乎钱!
但,周既明素来正直、有分寸,或者说,他有更大的图谋,根本不会在细枝末节的小事上,留下把柄。
当然,说得好听些,人家这是有骨气,不会沾女人的光,更不会贪婪无度。
王棉却能感受到,周既明还是没有把她当做未婚妻。
他说“借”,也是为了将来……做准备。
王棉也不知道自己是该失落,还是该庆幸。
这还没有开始呢,周既明就已经做好了“翻脸、算总账”的准备。
只能说,他对自己没有那么的爱慕,而她也只是把他当成了合适的结婚对象。
双方都没有投入太多的感情,更加计较利益,也就十分正常。
周既明收了王棉送来的“仪呈”,郑重的写了借条。
王棉含笑看着,然后收下了借条。
虽然还没有到了那一天,王棉却有预感,周既明这一走,他与她大概也就结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唉,还没有开始就结束,虽然没有爱情,但,好歹也是彼此“合适”的结婚对象啊。
结果,却没有结果。
王棉谈不上伤心,就是有种淡淡的失落。
心底某个不安分的小人儿,则忍不住跳了出来:“我就说吧,身份还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