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乐还特地找到了两位,嘱托他们去京城守护着小道士的安全。
她是见过那京城里人们的明枪暗箭的。
曾经王素是怎么死的?
她的二姐姐姜沅儿又是怎么死的?
这些姜思乐心知肚明。
京城之中,皇权大过王法,若是真有身处高位之人要对小道士下手,其实最好的办法,也就是最简单的办法——除掉他这个人。
而迟忠君是只身去的京城,身边既没有护卫,也少有保护着。
就算是姜奕偏袒于他,可一旦出了皇宫,小道士依旧危机四伏。
这也是她特地为小道士送去护卫的原因。
其余的护卫倒是可以在京城招揽,但他的身边不能没有可信之人。
这也算是姜思乐能为他做的最后的事情了。
等小道士来信,说他已经接到了送来的两个护卫后,姜思乐才能真正的放下心来。
就这样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
边境虽然仍有争端,但大多是小打小闹。
栾将军上书,其中写着他对青夷人的观察。似乎青夷一次不成之后,便消去了猛战的念头了。
虽然不知道青夷人为何风格转变如此之快,但是的确边境的危机已经接触。
青夷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只要这个问题的回答着是乌穆,他甚至能给老将军说出上十种缘由来。但恐怕栾老将军并不会亲信这个青夷人口中所言。
其实缘由很简单,青夷如今的内政也正在紧要的关头之中,尚未能够抽出国内的大部分精力,继续去和大夏在那块小地方争夺来争夺去。
就在一个月之前,由青夷左贤王乌去疾为主,新任议政大夫陆青为辅助,在青夷的朝堂上开启了一次变法。
这件事情对青夷的影响十分深远,而且如今已经到了不得不做的地步了。
就像青夷在军事上一直占据优势一样,在民政、朝堂之上一直都是历任单于的一言堂。
这件事情好的确是有好处。
如若不然,也不能只乌穆一句话的事情,这次的改革就反对声寥寥的开始了。
在青夷,没有人会、也没有人敢和单于的意见相左,背道而驰。
在威严的方面,乌穆的父亲,前任老单于乌咸就已经在青夷的威望到达的顶峰。
只要在草原之上,乌咸的名字就无人不畏惧,无人不臣服。
这也让单于的威望在青夷,在整个草原达到了最高峰。
正是借助着父亲留下来的威慑力,乌穆最终才下定决心。
变法,一定要变,而且越早越好。
这次的变法主力,就是乌穆从大夏得到了谋士,也是青夷新任的议政大夫陆青。
但名义上,确实依旧以左贤王乌去疾为主。
之所以这样安排,不光是因为要压制青夷人对大夏人,尤其是陆青的仇恨,更主要的是,陆青目前在青夷的威望还不足以完成这项变法。
而乌穆,想要保住这个得之不易的谋士。
这次的变法从三个方面同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