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先生一直对他很好。
“如果你要坚持,阿娘也不反对,但是孩子们不去。”顾辞对紫五郎说道。
北文学堂什么情况,她也是知道的。
“还有一点………”顾辞严肃地说道。
“看到你们妹妹(小姑姑)算账的能力了吗?”
“看到了。”
……
“嗯,看到了就好,”顾辞继续诱惑,“难道你们不想成为你们妹妹(小姑姑)这样的算账高手,不想过你们妹妹(小姑姑)吗?”
几个郎:……
妹妹才多大就这么厉害,他们还是算了吧。
萝卜头们:……
过?
还是算了吧,想想就觉得可怕!
紫宝儿被顾辞说得那叫一个意气风哟,昂着小脑袋,不可一世的。
顾辞继续说道:“前几天就跟你们说过,让你们跟着妹妹(小姑姑)学数钱,都学会了吗?”
紫宝儿一听,就先心虚地缩了起来,瞬间就由“小楷模”变成了“小鹌鹑”。
她都忘记了这茬。
“阿娘,这几天忙着秋收,又忙着种植冬小麦,孩子们也没时间。”
紫大郎看到妹妹都快缩成鹌鹑了,就知道是玩忘了,赶忙替孩子们解释着。
“那行,今天也晚了,就从明天开始,家庭课堂要开起来。”
“知道了,阿娘(阿奶)!”
家中的大事已经传达完毕,还得解决生活问题。
“从明天开始,你们空闲时就开始准备秋冬衣物,先紧着孩子们,”顾辞转向三个儿媳妇说道。
“我们知道了,阿娘。”杨盼盼作为长嫂,代表两个弟妹作了回应。
“你们也要知道,你们的媳妇儿农忙时能下田,农闲时在家里也不是闲着的,大事小事都得他们来做。”
顾辞在对待儿子和儿媳妇的问题上,尽量一碗水端平,帮理不帮亲,从不认为女子不如男,相反,还时时告诫儿子要敬重爱戴妻子。
“知道了,阿娘。”紫大郎看了两个弟弟一眼说道。
紫二郎和三郎也跟着点头表示自己也知道了。
三个儿媳妇听到婆婆如此说,感动得眼眶泛红,心里暖洋洋的。
她们作为儿媳妇,苦点累点没什么,只要婆婆站在她们这边,她们就有底气。
一个家庭中,婆婆的态度,往往就决定了男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