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睿也动容地道:“是白手起家?”
程澜道:“汤先生18岁时与父兄在香港成立科达公司,专营墙纸、窗帘、沙发布。22岁只身赴台,创立以进口窗帘布为主的“汤臣窗帘布”公司。靠着一台摩托车穿梭在台北市迪化街的各大布庄。同时为了打响汤臣窗帘布,他大胆地利用也是才刚刚开始普及化的电视大做广告;很快汤臣窗帘便拥有3000多家经销商、一年5亿元生产量,挖到了第一桶金。之后才投身房地产业。”
她顿了顿道:“80年代确实是台湾经济的腾飞期,亚洲四小龙嘛。他正好赶上了!而且这个人的眼光很好,他一定是觉得台湾的地产已经过了最赚钱的时机,所以把中心北移。外国人如今要进入大陆投资有很多的箱子,但港澳台商人是不受外商限制的条例约束。”
这样一来,港澳台商人前期资本比他们这些内地商人可是充足得多。
舒敏中肯地道:“22岁独自开公司,而且开的是家族同类企业。那是1970年!澜澜,其实你也只是输在年纪小,而且我们大陆1978年12月才定下要改革开放。”
程澜1979年四月就开始做零售生意,起步在内地应该是最早的那一批了。
但她依然懊恼地道:“可就是这十几年的差距,让我和陆家嘴的缘分浅了。”
再给她十几年的时间,程澜觉得一百多亿她应该也拿得出来。毕竟如今她也踏上靠钱挣钱的快车道了。
而且,她的产业适合规模化经营。
华国有人力资源、有市场,现在又是改革开放的红利期。规模化经营就相当于是做乘法,利润也会倍数增长的。
另外,国家层面应该是确实打算要大搞房地产和制造业,复刻亚州很多国家经济腾飞的模式。
这个机会她也一定会抓住的。
可如今比人家少了十几年的天时,只好失之交臂。
高睿道:“这么说这次不是竞拍?”
“就算竞拍也就是个形式了。我现在谋求的是一块靠近东方明珠塔,直接看海的地皮。大概有五十亩左右的大小。”
最好的位置肯定是姓汤了,她只能退而求其次。
人家能拿上百亿出来配合政府搞基建,她拿得出来什么?
辛苦攒了这么久的钱,最后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
程澜这会儿还是有些沮丧的。
舒敏想了想道:“没事,澜澜。一山还有一山高是正常的!你才27,大不了继续往高处爬嘛。真要这会儿就一览众山小了,那也不科学。你让人家那些长江前浪还怎么活?以后这种机会肯定还会有的。上海浦东新区赶不上了,没准以后四川搞个天府新区出来啊。”
程澜道:“天府新区?”
舒敏点头,“对啊,老爷子他们不是一个个都说成都的战略意义如何的重大么。那能不重点发展成都?现在国家资源有限,只能先让沿海城市富起来。可总会轮到成都这样战略意义重大的城市啊!新区未必叫我说的这个名字,但肯定也是会有政策倾斜的。这不就给了你筹备资金的时间了么。”
程澜认真地想了想,“妈您说得有道理啊!”
她因为太沮丧,倒是没有往这个方向去想。
高睿忍不住把头转开笑了一下。其实舒敏是很聪明的,只是她很多时候懒得动脑子而-->>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