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小声道:“它比去年大多了。”
小武好奇道:“那它会长得多大?”
徐慧回应道:“师姐,我小时候在典籍中看过,在辽东有这种熊,猎人一旦遇到它九死一生,寻常弓箭只能伤到它的皮毛。”
这头熊已经被师父和老师驯服了,真要是遇到野熊会没命的。
宫里来人了,婶婶出门迎接,带来了旨意。
李玥伸手接过黄绢看着其中内容,“父皇说我们既然要开立山门,就必须要有山门所在,并且还要有名号。”
“你父皇怎么突然送这么一道旨意。”
“可能是父皇觉得我们这么教孩子们,有些不合适吧。”李玥迟疑道,“麻烦婶婶走一趟骊山,让青雀建设一个门,不用建设宅地,只要建设一扇门便可以。”
“这就去安排。”
李玥在黄绢上写下几个字,“骊山物理学。”
张阳好奇看了一眼,“我们骊山擅长数术来着,物理反而是我们现在最薄弱的地方。”
李玥又重新写了一个山门名讳,“骊山科学家!”
以前给媳妇说科学家是诸子百家的一种。
那也只是为了好解释一些。
可现在看骊山科学家这个名号,怎么看怎么别扭。
张阳拿过笔在砚台上写下三个字,“科学派!”
“这个还不如之前科学家。”
“我觉得就这个挺好。”
“媳妇,你难道不觉得很别扭吗?”
“如何变扭了,古有兵家,墨家,纵横家,为什么就不能有科学家?”
();() 夫妻僵持好一会儿,最后挑选各叫各的,将一长串的备选名号全部写在了黄绢上,让宫人带回去交给父皇。
李世民正在喝着茶水,坐在玄武门前,神情像是在祭奠,又或是在追忆往昔。
陛下每年都会来这里坐着,一坐许久不言语,就只是看着玄武门。
王公公拿着黄绢匆匆而来,“陛下,县侯与公主的回信。”
李世民打开黄卷,入眼是密密麻麻的名号,一个接着一个……有三十个。
“这骊山的名号如此多吗?”
王公公干笑着,“老奴也不清楚。”
李世民将其放在一旁,再问道:“骊山的书籍印刷如何了?”
“回陛下,已有两千余册书籍,其中多数都是说文解字。”
“带朕的口信给骊山,官学开办来年开朝就要进行,务必在那个时候印出一万册书。”
“喏。”
李世民喝着茶水继续看着眼前的玄武门。
玄武门宿卫李君羡快步而来,他躬身禀报道:“陛下,最近李大亮将军,牛将军与程将军在捉拿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