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考场都要重新布置,考卷也要重新印制加入湖名处。
众人对张阳这个罪魁祸首牙痒痒。
就因为他几句话,中书省这么多人都要忙碌数日,赶在科举前将这些事情都落实好,有些人恐怕这三天都不能回家了。
张阳倒好,早早就回家快活。
此刻的张阳倒也没有回家快活。
他正站在魏征的府邸前,来探望。
魏征看着手中的书卷时不时三两声咳嗽,“老夫明日就可以上朝。”
嗓音沙哑,多半是咳嗽的缘故。
张阳也坐下来,“郑公若是不便,明日我还可以帮忙处理政务。”
魏征摆手,“怎么能一直让你帮忙,再者说有些事情老夫还要亲自过问,也不知道河西走廊的工事安排得如何了,奏报也该到了。”
();() “都安排好了,陛下也批复了对后续的管理方法很是满意。”
说完见魏征又咳嗽了,张阳帮忙拿起水壶倒上一碗热水。
魏征又道:“还有科举之事……”
“科举的事情都是房相在统筹安排,我还提了一些意见,陛下与房相都很是中肯,现在正开开心心地准备。”
“也好,也好。”
魏征连连点头,神情欣慰,“老夫没有看错你,只要你没有退隐之心,也是一个可造之才。”
张阳尴尬笑着,“其实我也挺想生病,就是那种大病治不好,一上朝或者与人讲话就会元气大伤的病。”
“有这种病吗?”
“嗯,我在考虑。”
张阳神色一本正经,“与人讲话是一件很费神的事情,说多了真的会元气大伤的。”
魏征冷哼道:“这些话与老夫说也就算了,不要与你的老师张公瑾说。”
张阳惆怅道:“老师身体不好,会气死是吗?”
魏征稍稍点头。
与魏征说了朝中的近况张阳便起身告辞了。
直到第二天上朝,张阳这才发现中书省这边的人神色不是太好,很多人都是熬夜后无精打采的样子。
李绩带兵要去朔方,户部也送去了粮草。
兵部准备好了兵员与兵械。
自吐蕃平定,大唐已经许久没有对外动兵。
这是贞观九年开朝以来的第一仗。
要不是将领已经定了,朝堂上这些武将为了此仗又要争论不休。
郑公回来了,今天就不用去中书省了。
张阳还是像往常一样准备回家,“老许,这个松赞干布到底出发了没有。”
许敬宗回道:“说是已经到河湟了,现在看来他这人说话算话,就是多费周折,要来便好还让你出题智斗,非君子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