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玥梳理着自己凌乱的发髻,眼神多了几分愤愤不平。
天还没完全亮,张阳走在朱雀大街上,街头行人很少,清新的空气让自己的精神又振奋了不少。
承天门已经开了,张阳径直来到太极殿。
许敬宗正和几个吏部的官吏聊着,这人就是社交悍匪,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和各式各样的人攀谈。
“郑公,最近身体如何?”张阳笑呵呵问着。
“已痊愈了,卢照邻说不能再伤元气,到了老夫这个年纪一旦再有一场大病,恐怕……”
“您现在的气色看着很好,想来不会有大事。”张阳稍稍一礼。
“你既然是中书省侍郎也该多来中书省走走。”
“下官平时闲散惯了,就怕给中书省添乱。”
“就算是不做事,看看别人是怎么安排朝中事宜,你也能收获不少的。”
();() “郑公教诲下官谨记。”
张阳与魏征的谈话,引来了不少的目光。
当初这小子说他不站在任何人一边,也不会接受他人的拉拢,再一看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长孙无忌一声冷哼,拿着笏板看向前方。
陛下来了,早朝正式开始。
太极殿上该到的官吏也都到了,没有人缺勤的场面总是很好的。
吏部尚书杨师道讲述着这一次科举的成果,参加科举一共六百八十九人,朝中选用文吏七十八名,武官四十人。
听着这个人数,能够参加科举的人还是太少。
选用的官吏,比之往年更多了。
想要加大科举的规模,各地州府的宣传和助力肯定少不了。
这也就和太子的官学有分不开的关系。
只要朝中不懈怠科举之事,科举会越办越好的。
这就像是一场拉力赛,朝中为了科举需要不断地投入成本,就看是那些地方大族现在撑不住,还是朝堂先撑不住。
这又涉及经济和财会了。
更不要说现在还是农业为主,在经济并不发达当下,朝堂顶着巨大的压力。
接着就是户部的禀报,去年赋税总收一千六百万石,在大唐这两年提振人口的种种举措之下,在册的人口达到了三千六百万户。
其中还没有算上那些隐户,还有仆役和苦役,以及没有户籍的僧人等等。
从此可以推算出大唐现在人均可分配的耕地有多少。
百废待兴的当下,人口还是不够,远没有达到当初前隋时期。
人口不够就导致了耕地的荒芜,中原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这需要更多的人口来补充。
而长安的人口从武德年间的三十万,一路暴涨到现在长安城已经是八十多万人口的大城。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涨。
物价也开始跟着上升。
长安城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
兵部禀报着卫府兵员的情况。
这些事情和礼部就没有太大的关系,张阳闭目养神,一晚上没睡的疲惫袭来,声音也越来越模湖了。
“朕听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已经到了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