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郑公对太府寺的作物培植没有兴趣,他看都没有多看一眼。
叫板皇帝要持之以恒,该争取的就要争取,不该放弃的也不能退让。
李泰声道:“这文本兄还会继续给姐夫带来麻烦的。”
张阳琢磨着朝中的事情,科举又要进行,都护府的职权总算是落地,教化之策多半还是要郑公来主持。
与此同时郑公的地位应该会更好,朝中诸多事宜如今都是房相,赵国公,郑公三人主持。
先前郑公一直都在主持御史台的事,因此郑公在朝政权力上一直显得弱势。
若是郑公再掌管教化之权,想来他在朝中的权力会稳固许多,如此郑公在朝中的地位也能更好,掌握的事情也就更多。
至少相比于长孙无忌,能够制衡了。
李泰跟着姐夫的脚步,“郑公如今年近六十了吧。”
张阳叹道:“是呀,须发都白了大半了。”
魏征是个很固执的人,也是个直言无惧的人,当一个人连死都不怕,皇帝都拿他没办法。
当初魏征在李建成手中做事,玄武门事变后房玄龄向陛下引荐了他。
也是因为房相的苦心,房相或许觉得朝中需要魏征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可以是标杆,也可以是一面镜子。
朝中谄媚之人更少,如魏征这般刚直的人更多。
对朝堂有正面的影响,这或许就是房相当时的初衷。
相比于李世民的开明与广开言路,自然不能看朝中那帮人。
张阳心中思量,有机会也挺想与房相好好聊聊,这个李世民手中的左膀右臂。
他与长孙无忌不一样,与魏征也不一样。
如果长孙无忌会随着权力越大势力也会随之越大,而房玄龄则相反,一个一心为社稷的人终究只会将自己的能力用于社稷。
长安城内的鼓声阵阵,当年可汗也是策上将,这样的皇帝办科举愣是多了一股武人彪悍之风。
李世民兴办的科举只是在长安城进行,各地开设官学教导学子,学子有了路引明户籍和来历,有各地的县丞给的证明,便可以来长安科举。
如今大唐的科举规模并不大,一切也都是从简的。
搜罗人才这种事情,李世民是愿意做的,因此也希望在长安城有才学的人能够越来越多。
将中原的所有人才聚集在长安城。
贞观十一年五月过了中旬之后,气便开始热起来。
骊山上,张阳还在车间中忙碌着,扣动燧发枪的扳机,枪膛内的火药燃烧,一声炸响,子弹应声而出。
一把燧发枪就这么固定在一个架子上,张阳伸手试了试枪膛上的温度,有些烫手,但也不至于烧坏了外壳。
重新将火药放入,张阳又试了一次,枪膛内清脆的炸响声,铁质的颗粒子弹应声而出。
子弹是圆的,因为激发装置的缘故,若是圆柱体的子弹在炸出去的时候,会翻滚而出。
圆球形的子弹相对来更好用。
张阳看着墙面上的子弹,入墙不算深,百米内的杀伤力至少可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