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回刚说了三篇,廖主任就脸色大变,打断了他的话“这几篇我还记得,但是这些不可能是你写的,这是雾先生的著作”
刑侦公安类期刊,为了对少量警种和研究人员进行保护,是少有的可以匿名发表的期刊。
这几篇文章他读过,都写的很有深度,可是写这篇文章的那个笔名是雾先生。雾先生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那些文章根本不可能是苏回写的。
苏回淡然继续道“我是用笔名发表的,笔名就是雾先生。”
雾先生
他是雾先生
这下子现场的老师们安静了,轮到那几位主编合不拢嘴了。
雾先生是国内犯罪心理学研究公认的前沿专家,很早就开始在期刊上发表文章。很多文章写得角度新颖,理论扎实,还很高产。
别的人是写了文章,跪着求他们发表,而他们那几本杂志是要跪着向雾先生约稿的。
其他人的文章排队,他们是排队约稿,算着时间,还要人家肯给他们排到哪一期
这位苏老师说出的几篇文章确实是雾先生所著,可是那些主编一时也不太相信,雾先生怎么会这么年轻
怎么会在华警做一位默默无闻的讲师
廖主任直接把这话问了出来“我几年以前就在期刊上过雾先生的文章了,那时候你才几岁”
苏回道“我最早用雾先生发表笔名是大一,我导师是翁玉华”
这句话说完,那几位主编就信了一半,因为雾先生最早的一篇文章,就是和国内犯罪学研究的知名专家翁玉华合著的,而且翁老师有意举荐自己的学生,把他作为第一作者,因为文章的直击要点,发表之后果然在相关研究领域引起了轰动。
雾先生的名号也是从那时起成为了犯罪学相关方向的学术标杆。
有人去拉廖主任的衣角,廖主任却继续质问“苏老师,空口无凭,你怎么证明你是雾先生。”
苏回想了一下问“稿件的邮箱截图可以吗”然后他忽然想起来,“我好像有加几位主编的微信”
虽然他加了就没有怎么搭理过。
在坐的一位中年主编已经无法压抑激动的心情站了起来“哎呀我说雾先生的微信是个回字呢苏老师实在是幸会啊。”
廖主任这时候还有些难以置信,觉得自己面子上下不来“不可能,这你们先别急,不要搞错了。”他到这时还是觉得苏回不可能是那位雾先生,一定是中间哪里有问题,或者是冒名顶替。
王院长这里乱了起来,说了句公道话“苏老师说自己是翁老师的学生,那我们问问随教授,不就清楚了。”
“随教授呢”
“好像刚才出去接电话去了。”
“苏老师还没上台,他就出去了。”
正到这时,从场外走进来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正是刚才众人口中议论的随教授了。
有人激动道“随教授回来了”
苏回断断续续听到这里,才知道原来这一场请来的专家是随良逸。
随良逸,华夏首都公安大学的犯罪学系教授,首都警局顾问。他是翁老师的师弟,论资排辈,苏回要叫他一声师叔。
苏回在学校念的时候,和他打过几个照面。只不过这位师叔年纪比他大了很多,那时候他刚入学,随良逸已经过了四十,有点代沟,他们之间的交流不多。在苏回印象里,这位师叔也是很有天赋的一个人,除了任教和当顾问以外,还会配合翁老师研究一些相关的课题,两个人是多年的搭档。
随良逸一边往回走,一边有些歉意道“对不起,我那个电话接的时间有点长。”
廖主任一指台上的苏回,直接问道“随教授,这位苏老师说他是翁老师的学生,你和他认识吗”
随良逸转头向台前,一扶眼镜笑呵呵道“哎呀,小苏,我说你这几年没有消息,原来是来华警这里教了”
苏回点头,和他打了个招呼。他已经几年没见过随良逸了,这时候再见面,有点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