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汉武帝急忙道:“等等,还有一件事,朕必须告诉你。”
“陛下请吩咐。”卫青停住脚步,躬身道。
“张次公这个人注意下,以后不得重用。”汉武帝郑重道。
“为什么?”卫青大奇,张次公是他麾下最为英勇善战的部将之一,跟随他多年。
“具体原因,朕要过段时间才能告诉你。记住朕的话就好。”汉武帝很严肃。
“是,陛下。”卫青没有再追问。
军事上的战略既定,行政上的安排也不能落下。十一月初五,汉武帝下诏罢免了薛泽的丞相之职,任命公孙弘为丞相,还将他封为平津侯。
诏令一下,长安官场为之哗然。如果说薛泽的罢免在情理之中,公孙弘的任用则打破了一项纪录,堪称石破天惊。
自从汉朝立国以来,丞相都是从列侯中挑选,不是开国功臣,就是他们的后代,或者是外戚,七十余年来从无例外。
而公孙弘在担任丞相之前没有任何爵位,相当于平民。汉武帝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任他为丞相时,同时册封为平津侯。
这也开了一个先例,拜相者必封侯,自此以后,成为汉朝的惯例。
公孙弘由此成为汉朝平民拜相的第一人,而此时的他已经七十五岁高龄。捧着那道沉甸甸的诏书,公孙弘喜极而泣,哭得像个三岁小孩儿。
或许是觉得丞相之位来得太过不合常理,公孙弘特别低调,一顿饭最多只吃一种肉,晚上睡觉的被子只用麻布。而且,他还将丞相府的东阁改建成驿馆,以此招徕天下贤人,显示自己是如何的礼贤下士。
不得不说,公孙弘的所作所为确实博得了不少人的好感,士人都称赞他的贤良。
对于公孙弘的这一套,汲黯深恶痛绝,多次在汉武帝面前讽刺道:“公孙弘身为三公之首,俸禄优厚,他至于那么矫揉做作吗?不过是沽名钓誉。”
有一天,汉武帝用汲黯的话问起了公孙弘,他不慌不忙道:“回陛下,公卿大臣之中,臣与汲黯的关系最好,但他能够如此批评臣,足以说明他的忠诚正直。而且,臣的行为确实是矫揉做作、沽名钓誉。但臣为什么这么做呢?所谓教化人心,只有身体力行,才能真的改变民风。臣愿意背负矫揉做作、沽名钓誉的骂名,为天下树立节俭的榜样。”
一番话说得汉武帝连连点头,不禁想起了公孙弘那一套正人正己的理论,对他越发的尊重和信任。
公孙弘口口声声说自己和汲黯是好友,其实内心里对他厌恶透顶,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这是他一贯的为人处世之道,表面上忠厚谦让,对谁都是礼贤下士,但真要遇上事儿,三言两语间杀人不见血。
担任丞相后,公孙弘将这种做派发挥到了极致。朝堂之上,他从不反对汉武帝的任何决策,也不公开唱反调,即使真的不赞同,都是私下进言。
执行汉武帝的决策时,公孙弘又引经据典,包装得完美无缺,听起来无比的高大上。人老成精,说的大概就是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