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看了一眼杨可,淡淡道:“辛苦你了,先回少府吧。至于举劾兼并之事,朕会另行安排的。”
“谢陛下。”杨可巡行郡国大半年,确实有些累了。
六月十二,汉武帝派出博士褚大、徐偃等六人奔赴各郡国展开巡视,重点举劾兼并土地之徒以及郡国守相玩忽职守、官民勾结之事。
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举措,博士并非行政官员,而是来自皇帝身边,他们都是儒家人士,最为痛恨的就是土地兼并,又可以直达天听,办事效率极高。
然而,敢于兼并土地的岂是等闲之辈,一些地方官员甚至诸侯王早就想好了对策,对付读书人更是轻车熟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终究难以彻底解除顽疾。
扳倒颜异之后,张汤的胆子变大了,动起了赶走李文的想法,想以安国少季取而代之。所以,这件事他不想通过安国少季,而是由鲁谒居来谋划。
经过秘密调查,鲁谒居果然找到了李文的不少黑料。主要是李文太过嚣张了,真的以为张汤怕他,居然搞起了权钱交易,上任没多久就违规提拔自己的狐朋狗友。
看着鲁谒居收集的罪证,张汤高兴不已,大赞道:“鲁御史果然是大才,可恨相识太晚,不然本官何至如此呢?”
鲁谒居谦虚道:“小人能有今日,全靠张大人栽培,必誓死效忠张大人。”
张汤沉吟半晌道:“证据是你搜集的,你去举报吧。”
“不,下官不能出面。”鲁谒居断然拒绝道。
“为何?”张汤眉毛一动,问道。
“张大人不妨想一想,下官是由张大人举荐到御史台的,且到任不久。如果此时突然冒出来举报御史中丞,是不是有些不寻常呢?还有可能让皇上怀疑是张大人在幕后主使,岂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张汤眼光一亮,再次大赞道:“鲁御史的谋略远超常人,本官佩服。”随即又问道:“如果皇上让本官调查李文,本官应该派何人主持呢?”
“儿宽。”鲁谒居不假思索道。
“儿宽?”张汤不解道:“这恐怕不妥吧。你可能有所不知,在所有侍御史中,属儿宽最为正直,也最为宽仁,将李文交到他手里,恐怕难以置李文于死地。”
早在张汤还是廷尉时,儿宽就跟在他身边,但他的行事作风和张汤完全不同。一开始,张汤并不喜欢儿宽,后来因为一件紧急文书,儿宽帮张汤度过了一道难关。
从那时起,张汤发现了儿宽的长处,他善于以儒家理论掩盖法家的残酷。这就形成了一个有些奇特的互补,张汤杀伐决断、心思深沉,儿宽学识渊博、明晓事理。正是由于儿宽的存在,张汤主持的廷尉署和御史台才没有捅出大篓子。
对于儿宽,张汤的态度很复杂,在很多事情上,他需要儿宽协助。但儿宽为人正直,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并不被张汤所左右,张汤又对他敬而远之。
鲁谒居阴险一笑:“下官要的就是他正直,唯有正直,皇上才不会怀疑到我们。”
张汤思索了一下,恍然大悟:“鲁御史言之有理,李文所犯证据确凿,罪行昭昭,即使儿宽亲自处理,他也难逃一死。经儿宽之手,自然是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