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二,汉武帝从朔方南归,五天后抵达桥山。桥山是黄帝陵所在地,汉武帝专程而来,然后虔诚的祭拜。
想起黄帝成仙飞升的传说,汉武帝心生疑惑,对随行的公孙卿道:“朕听说黄帝长生不老,可如今有他的陵墓,这是为什么呢?”
“回陛下,黄帝成仙飞升后,群臣想念,建陵将他的衣冠埋葬,黄帝陵其实是座衣冠冢。”公孙卿解释道。
汉武帝叹息道:“朕将来升天后,群臣也会将朕的衣冠葬在茂陵吗?”
南越、东越相继平定,西南归顺,匈奴远遁,河西拓地,控扼西域,海内一统,天下太平,汉武帝对成仙的渴望越发强烈。离开桥山后,他又来到甘泉宫祭祀泰一。
站在甘泉宫,遥望长安,汉武帝忽然心生疲倦之感,慨然道:“人间帝王,不过如此,唯有成仙,方为终极。”
然而,身为大汉天子,想要抛弃人间帝王的一切,岂是那么容易的事。况且,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完成,那就是封禅泰山。
说起封禅泰山,最早的倡议者是司马相如,当时的汉武帝认为功业未成,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在汾阴得到了宝鼎,群臣又议起了封禅,汉武帝没有再反对,让诸儒根据《尚书》、《周官》和《王制》等儒家经典制定封禅礼仪。
然而,几年过去了,诸儒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方案,封禅之事一拖再拖。
元封元年(公元110年)正月初三,汉武帝回到了长安。第二天,他就封禅之事问起了左内史儿宽。
“封禅一事,议论日久,始终没有定论。你是九卿之中经学和历法造诣最深的,对于封禅,你有什么建议呢?”
“陛下谬赞,臣不敢当。”儿宽道:“泰山祭天,梁父祭地,彰显祖德,上应祥瑞,乃是帝王盛典,但献礼的仪式,经书中并无记载。封禅泰山意味着同天地神灵联系,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适当的礼仪,非臣下所能拟就。臣以为,封禅乃国之大典,应由陛下亲自制定。”
汉武帝沉吟半晌,欣然道:“你之所言,未尝没有道理。既然如此,你就来协助朕制定封禅大典吧。”
“臣虽才疏学浅,但为陛下分忧,不敢推辞。不过,臣还想为陛下推荐一个得力助手。”儿宽为人坦诚,直言无隐。
“无需过谦,但说无妨。”汉武帝笑道。
“太史令司马谈学识渊博,精研天文历法,熟悉历代典章,如能让他协助陛下,应能为陛下分忧。”
“好,那就你们两人了。”汉武帝对司马谈印象不错,没有反对。
封禅泰山计议已定,初定在四月进行,时间紧迫,儿宽和司马谈按照汉武帝的想法制定封禅礼仪,以及安排流程,忙得不亦乐乎。
由于卜式不习文章,对封禅帮不上什么忙,又屡次弹劾桑弘羊,汉武帝忍无可忍,将儿宽任命为御史大夫,卜式则贬为太子太傅。
儿宽成为御史大夫后,汉武帝知道他和御史中丞咸宣一向理念不合,于是将咸宣提拔为左内史,又以杜周接替御史中丞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