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活不下去了,要我说,不如反了算了!”
这话一说出口,里正的拐杖就打了下来,厉声喝道:“你不要命了!胡乱掰扯什么!大家听我说,现在这事情还没发生,咱们自己先别慌。”
县城中,颇有威望的几位举人进士们正在饮宴,闻得此事酒也喝不下了。
“不如写一万民书,向朝廷请愿。”
“此法可行。”
洪水一来,可不管你是家贫还是家富,是举人还是进士,一视同仁。
其他朝代的可能没这么深的感触,但依然看得很投入。
良久,很多人才感慨一声:“看来,这专业的事还是得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啊!”
神宗朝。
王安石脸色苍白如金纸。
他性格倔强,虽然干瘦但脊背一向都是挺直的,但现在看来,却一下子软了下来,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几岁。
他没想到,这次的改道工程居然会遭遇如此严重的后果!
他虽犟,但却无法无视百姓的受难。
原本想要让黄河改道,其实也是出于对百姓对大宋有利的初心。
或许,的确是他低估了自然的威力。
“父亲……”王安石的儿子在背后弱弱道,“工程没建完,并非是您之错……”
王安石道:“也说不定,即使我没被罢官,工程还是没建完,洪水就来了。”
那么大的工程,岂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好的?
都有可能。
“那,新法呢?”
“自然要继续变法!”王安石刚硬的回答,“你放心,官家会继续站在我这边的。”
因为官家和他一样,都看到了大宋繁华之下日积月累的弊病,再不根治,恐怕就要病入膏肓了。
不过,王安石想起仙画对自己的评价,又想到苏轼和欧阳修等人对新法既赞同又不完全赞同的意见。忽然就难得的迟疑了一下。
“新法的细则与执行,召人再来商榷,最好再去底下城池做一些考察。另外,黄河一事,需得我亲自前往考察。”
“是,父亲。”
苏宅。
苏辙轻轻的舒了口气。
还好,还好。仙画提到了这件事,不然王安石这犟相公真的是谁也不听,一意孤行。
这次,这灾祸或许不会再发生了。
……
【宋神宗怕了,不搞了,投降认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