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后,这条铁路也被清廷花了27万两白银买下来后拆掉了。】
【两次加起来快60万两白银,这相当于当时一个穷省半年的GDP!】
【啧啧,对当时的洋人来说,修个铁路然后卖给清朝,那可真是包赚不赔呀!还冒着风险卖什么鸦片呢?】
真有钱,骂清廷
洋人,耀武扬威
百姓(以仙画为例)
【谁还记得当时的联合国大会上,叙利亚大使那让人心酸的样子吗?】
【当时,清廷的大使也是这样的。】
当时担任驻英大使的是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他的助手是清廷派出去的留学生林泰曾,这位后来也是北洋水师镇远舰的管带。
英国的记者们围着曾纪泽和林泰曾。
相机的镁光灯一直在闪烁。
“请问曾大使,为什么你们的朝廷这么害怕火车?他们不知道火车是用来乘坐和运货的吗?”
“曾大使,你是否也觉得铁路和火车代表了不详?您坐过英国的火车吗?”
“请问曾大使,大清国是不是以后也不打算进入到现代文明社会?”
曾纪泽和林泰曾被问得面红耳赤。
林泰曾忍不住停下来,用流利的英语回答:“现在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在不久的将来,铁路一定会畅达华夏大地!”
【怡和洋行的铁路虽然被拆了,但是李鸿章却一直把这件事情记在心里。】
【李鸿章虽然有着自己的历史局限性,但当时在朝臣中,他的确算得上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怡和洋行铁路事件之后,他一直积极的推进清朝修建铁路事宜,但都没有得到回应,反而被各方攻讦。】
【李鸿章索性就学着怡和洋行,明着建不了,那咱也偷偷的建吧。】
【这算得上是华夏第一条真正自己建的铁路,唐胥铁路。从唐山的开平煤矿到胥各庄码头。当然,李鸿章对朝廷说的是修公路。】
【唐胥铁路上的蒸汽机车,被命名为“龙号”。】
龙号的机头两侧有着小小的金色腾龙标记。
【等运营了一段时间后,清廷才发现这是铁路。】
保守派的大臣们对李鸿章大上眼药。
“他还将不将太后您放在眼里?!”
“太后,这火车,声大如雷,岂不是会震惊到咱们大清的皇陵?!”
李鸿章被吓得不轻,这个罪名他可担不起:“娘娘明鉴,此处离皇陵尚有几百公里,断然不会惊扰到先帝的沉眠。”
最后,慈禧让李鸿章停止运营那条铁路线。
李鸿章只能去掉蒸汽机头,用骡马牵引着车厢晃晃悠悠、不紧不慢的在钢轨上往前行走。
这可以说是整个华夏铁路史上最荒谬的一幕!
【不过,后来为了备战,清廷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这条铁路,没有拆毁它。铁路这东西,从而在华夏开始生根发芽。】
……
又是清廷啊……
几乎所有的帝王和士族们心中都浮现起了这句话,表情也变得玩味起来。
紧锁眉头、忿忿不平、嘲笑、轻蔑,同情,各种情绪。
有人觉得这个朝代的确是不像样子,几百年就能让华夏完全的落后于世界,对此深恶痛绝;也有人觉得这个朝代不过是倒霉,正好撞上了这个时间点,换成别人也未必做得多好。
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在这次买铁路的事情上态度都是一致的——
“既然是偷着建的,直接拆除了就好了,居然还要再花几十万两白银来买?!”
“嫌国库里的钱太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