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康国南方一带,也产翡翠珠宝,但却不及西北那一路来得品质上佳,价廉物美。只是路途遥远险恶,盗匪猖獗,是以少有客商敢兜揽这边的买卖。
当年董家老爹渐渐从董家脱离出来的时候,正要找一条好财路。因缘际会,结识了做玉石买卖的大商人,那人恰好就是前任的玉石皇商。董家老爹胆子够大,便与他合作,跑了几趟,没几年,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身份暴增。
又过了几年,那位提携董老爹的商人在一次贩货途中,不幸染病身故了。他们家的儿孙都贪生怕死,又嫌苦怕累,不愿意再承袭这皇商之位,情愿出钱找人接替。董老爹半是出于义气,半是为了生计地接了下来,倒也做得顺风顺水。
“只是没想到那一年,我爹带队又去贩货的时候,在完成了玉石交易后,带货归来的途中,突然拉起了肚子。就是耽搁了那么一夜,就遇到打劫的,货全部被劫走不说,还误了回来交差的日子……”
想起那一场巨变造成的家破人亡,董少泉由不得喉头又再度哽咽了。
张蜻蜓拍拍他背,温言相劝,“算了,都过去了,别再想了。不过,你爹这事,来得是否有些古怪?”
董少泉苦笑,“纵是知道有些古怪又如何?但皇命不可违,我爹原本想着先回到京里交了差,再细查此事。却不知,他算得出世事,却算不出人心。谁知道会遇到那样一群狼心狗肺的亲人?算了,不提了。”
他摆了摆手,目光中多了几分追思与怀念,“从前,爹爹时常跟我说起些西戎的风土人情,不过,他老人家怕我们听了担心,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那时我年纪还小,所以有些事情,只是当作笑话,听过也就过了,并没有往心里去。今儿是到了这里,我才想起来,爹爹曾经说过这些寺庙的规矩。”
他怅然叹息,而此时,子欲养而亲早已不在,山河犹在,而人间面目却已全非了。
张蜻蜓忽然觉得,自己还是挺幸福的。起码她知道,不管是这个南康国的老爹,还是北安国的老爹,都好好地活着,这本身就比董少泉幸福太多了。
正想安慰他几句,忽地,就听身后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张蜻蜓立即警觉地问:“谁?”
“香客。”
简洁有力的两个字,微微暗哑的声音,一时之间,竟有些古怪得让人心悸。
第232章处子幽香
张蜻蜓想再多问几句,却见那两道身影已经借着稀薄的月光,大踏步地离开了。只是古怪的,有些眼熟。
半晌,董少泉才疑惑地问:“怎么瞧他们的身形,好似……”
“不可能。”张蜻蜓当即摇头,小豹子在边关,怎么可能偷偷摸摸跑这儿来了?他就是再大的胆子,也不可能干这样没章法的混账事吧?
可方才那个高个的家伙,怎么那么像潘云豹?就连他身边那个矮些的家伙,怎么竟也像是那个狗头军师?
张蜻蜓摇了摇头,把不切实际的想法从脑子里赶出去。趁这黑灯瞎火的,要不去向夏仲和打听下柳御医的事情?说是不问,她到底还是忍不住的。
出了庙门,蒋孝才在上马之前停顿一下,疑惑地问:“我怎么觉得,方才那个妇人的声音,有些像二嫂?”
“不可能。”潘云豹和媳妇儿的反应一模一样,迅速地飞身上马,“你有空不如好好想想,爹昏迷前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吧。”
在潘茂广被送到竹林寺来之前,柳如海曾经成功地让他醒来过一次。
李志当即抓紧时间,把战事作了个简略的介绍,求教他一事,“潘帅,现在我们要怎样把粮食送进夕临,解大军之困?”
彼时,潘茂广虽然神情虚弱,但目光却是清明的,只是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恐怕都没想到,昏迷了这么久,无论潘茂广怎么努力,都说不出话来了。
最后,他只能握着守在身边的小儿子潘云豹的手,费力地说出一个字,就耗尽了所有的力气。而那个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惑不解。
饶是蒋孝才自诩聪明过人,但也百思不得其解,披星戴月地在马背上,又讨论了起来,“云豹,你说潘叔当时提起‘猪’到底有何深意?难道是要我们想法送些猪到夕临城去?那也不可能啊,这重重关卡,还不全喂了西戎人么?”
潘云豹若是想得通,早就解释清楚了,怎么可能等到现在?只是惋惜,“要是大哥在,他一定能明白,只可惜我跟爹在一起的时日尚短,实在是领会不出来。要说跟媳妇有关,似乎也不太像。她虽会杀猪,但也不可能让她上前线迎敌吧?你说,会不会不是指的猪,而是别的意思?”
蒋孝才想了想,把同音的字一个一个来问他,“那是朱砂的朱?”
摇头。“我们这儿可没有什么姓朱的将领。”
“那是侏儒的侏?这个也不可能。那是诛杀的诛?珍珠的珠?蜘蛛的蛛?诸子百家的诸?还是株连的株?再接下去,也没什么朱字了呀?”
忽地,有一道亮光如闪电般划过潘云豹的脑海,他霍地拉住马,双目灼灼地看向蒋孝才,“刚才的话,你再重复一遍。”
蒋孝才给他奇异的眼神吓了一跳,把方才的话又复述了一遍。就见潘云豹的眼神越来越亮,“我知道爹是什么意思了,我们快回去禀告二殿下!”
“云豹,你到底什么意思?先告诉我一声啊!”
“等回了营地,你就知道了!”
急促的马蹄踏破夜空的沉寂,带着年轻而勇敢无畏的心,如疾风暴雨一般,即将掀起一场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