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所有的皇子都有官职,南晋如今的六个皇子中,三个在朝为官,至于几个公主全都不在朝中任职。
沈离这几年自请了许多差遣,只是为了进朝堂有个官职。
当丰州的贪污案和平川县造反被捅上去,她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丰州官场牵连广大,背后涉及朝堂党政,没人想搅入这场浑水中。
皇帝其实对这件事很不高兴,可是大多京官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不想、也不能搅和进来,集体装傻充愣。
沈离清楚,这次皇帝能选择的办事官员太少了,所以她一旦进场,无论杀多少人,生百官气的皇帝都不会生她的气,无论结果多少人弹劾她,只要她的事情没办砸、功劳更高就能盖过去。
所以,沈离干脆把想杀的全杀了。
“只是在朝堂任职吗?”裴清石忆起朝堂,那些回忆并不美好,而且已经离他很久远了,“殿下,这摊浑水你进去容易出来难,但愿你已经做好准备。”
“路我自己选的,我不后悔,不提这些了裴夫子,我这次来是想介绍一个学生。”
“学生?”裴清石脸色渐渐沉下来,“若是想听我的讲课,每一旬我都会去讲堂讲上一个时辰,他直接到讲堂听就是。”
“裴夫子,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沈离冲他笑着,“她是个可造之材,我希望她有名师指点。”
“殿下,即使是你,也不能要求老朽收徒。”裴清石直接拒绝了,“老朽几十年都不收徒了,以后也不会收徒。”
沈离见这老头固执,撇撇嘴:“名分不重要,只是她将来在灵均书院读书,还想请夫子多关照,她就在门外,希望夫子能见见她。”
另一边,钟逾听徐英讲了裴夫子何许人也?
“裴夫子”名为裴清石,字九思,生于愍帝在位时期。
裴清石少年时便聪慧过人,是丰州府有名的神童。
天元十六年,二十一岁的裴清石高中,成了晋国开国以来最年轻的状元。
之后,裴清石便进了朝堂做官。
早年裴清石虽然顶着神童、状元的头衔,但并未得到重用,先是被丢到翰林院天天跟一群文人辨经辩了好几年,后是被调到兵部任一个不痛不痒的官职。
不过裴清石过得还不错,他官职不高但是为当时太子所看重,加上他收了一个不错的徒弟,以及娶到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姑娘为妻,总之,他曾觉得自己万事顺遂,总有一展宏图之日。
等到裴清石过了而立之年,太子也就是如今的皇帝也快要继位大统,在朝中有了更多权力,连带着裴清石得到了重用,短短几年间裴清石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一路高升至兵部尚书。
终于,愍帝驾崩,当今的皇上继位,更加重用起了裴清石。
事实上裴清石确实很有能力,他是公认的国相之姿,所有人都以为他迟早是下一个晋国丞相。
也是那时,皇帝展现了一下自己对抗胡桑的野心。
裴清石是个有血性的晋国人,他忘不掉晋国的南迁之耻,对于北伐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他举荐了自己唯一的、也是最得意的学生崔照作为武将出征。
最开始,北伐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崔照从一个领兵的小将屡立战功,在裴清石的不断推举下成为主将,一时间朝野上下裴清石风光无两。
同时,朝廷里的党争愈发严重。
与皇帝共事中,裴清石就意识到,皇帝并不是个值得托付的后方,他有太多私欲、太多猜忌,他的胆量不够、气魄不够、英明不够,但裴清石还是决定尽力一搏,甚至做好了粉身碎骨的打算,也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现实里等待他的是接连的党争陷害、无尽的帝王疑心,还有北方胡桑,能压着晋人几十年的胡桑人从来不是吃素的,战事愈发艰难,多少官员趁着战乱为自己牟利,而北伐的大军连粮草都拿不到。
那些艰难本没有压垮他,直到在诸多拖累下,北方大军沦为孤军,十万官兵被杀或被俘,主将崔照下落不明,逃回来的官员有的说崔照早已自杀殉国、有的说他被胡桑人抓去了……没人见过他的尸首,但想到那年轻将军的烈性,果然所有人都一致认为他最终是个身死的结局。
北伐失败,晋国再次割城赔款,其中最为众人议论的便是皇帝赔上了自己怀孕的宠妃安贵妃……
经此一事,裴清石被皇帝找了个由头夺了实权,贬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当初从翰林院出去,结果还是回了翰林院。
裴清石那时已经不在乎被贬去哪里,他心里的热血已经被浇凉了,他直接写谏书呈上,从皇帝到朝中蛀虫骂了个遍,还在家里准备了一口棺材,表示自己知道要死了,任杀任剐!
果然,当天裴清石就下了大狱。
皇帝是气得想杀他,可是裴清石当官这些年身上真找不到几件过错,哪怕是北伐失败,算错也算不到他头上,勉勉强强才把他踢出兵部……杀了他,不是成了昏君?很少有皇帝想背负“昏君”之名。
关了一段时间后,皇帝倒是开始念起旧情,想到当初裴清石在自己继位前后没少给他刷政绩,加上裴清石在官场上与人周旋很少把事情做绝,还是不少人替他说话求t情。
最终,皇帝决定放了他,条件是他要再写一篇文章反省自己的错误,这样他就可以滚回他的翰林院继续当官,以后也许皇帝高兴了就重新重用他。
然而裴清石写了一封辞表……
皇帝再次被他惹怒,他不好杀裴清石,又实在下不来台,干脆继续关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