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二人自荆州来,有所不知,太尉向来受干谒。”
荀颢并非要羞辱他,确认了二人只是寻常士子,神色温和下来。
“是。”青年抱紧匣子,低下头。
“盖因太尉见知昔日察举之弊,官吏不以才是举,以其私心偏爱是举,故使有才之士,不得见用,朝廷上下,唯尚攀附阿谀之风。”
“由是,太尉广开纳士之门,但负才高者,可以才自取入仕,你若自以为有才学,何不去参考,以此入仕,岂不比以身家献权门?”
他望向四方围观者。
叔父早说过不私见人,可仍旧有人借着族中关系,妄图侥幸。
许多人聚于此,实在难免别有用心的刺客、探子混迹其中,近来已抓过两三拨人,虽只是些不入流的小人物,可仍然不由他不担忧,不小心。
如今九州之内,有太多人,欲至小叔父于死地。
“太尉贤明。”青年抱匣轻声道。
其友悄悄蹭过来,此时亦露出思索之色。
“今岁策试之期已过,明春亦有新科,你等寄居长安,可以留意消息,若是等不及,也可往尚书台吏曹下典才院单独报考,此院设于城西双凤阙外,就在道旁,很好辨认,只是要额外缴二百钱。”
“户律、田律、刑律、吏律、金律等律令各科,可自选一科,抽选二十题,另有月令、历法、数术各五题,答对超过五成即可选为吏员。”
“另外,若无钱亦可借贷参试,日后俸禄扣除,若不能,一年内还清即可。”
他如此清楚,因为关于律令的题目,是叔父尚书令荀彧让他编写的。
叔父虽赞同小叔父以试取才之法,却也担心时下难以运行。
天下尚且未定,各地消息不通,新来到长安的士子,未必能恰好赶上一年两次的试期,实不利于与高门贵戚争夺人才,亦不利于策试通行。
因此文若叔父在尚书台设下一院,专门负责考试。
小叔父要以践行实干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不必深难,只需能识字、书写,知道民生、律令、一百内加减即可。
文若叔父要策试通行,纵不得家传的贫寒士子,亦能通过考试入仕,以免高门垄断仕途。
他依据两位叔父之意,选近于民生的律令条文,每一科各作三十题。
典才府吏每次依数,当场从各类题中抽取,应试者当场抄录作答。
就以眼下,哪怕一二应试者贿赂考官也不要紧,作小吏,其实能识字书写就足够。
荀颢心中如此,话语更充满劝诱,“考中之后,初虽为属吏,然,此是太尉欲使官吏皆知民生民意,况,锥在囊中,其末立现,宝珠于暗室,更显光华。若有才者,自可显名于民间,百姓自为其彰,岂不如阿谀豪门显贵宅前?
“昔年中试者,亦有数年而至州郡之人,二位中试后,勤谨爱民,造福一方,亦成己青史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