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不暖的滋味,他是懂的。
此时他又想起了苏璟的苏氏布行,考虑到穷苦百姓囊中羞涩,以成本售卖一些布料。
苏璟这样的商人,比那些捐钱施济的家伙,可要好上太多。
苏璟是始终如一,长期供应,而那些捐钱施济的家伙,不过是偶尔图个名声而已。
……
诚意伯府。
刘伯温的手里,也多了一份民报。
如此大规模的宣传之下,刘伯温的手里有便很正常了。
看着民报上的内容,刘伯温的神色微变。
这上面都是国家大事。
“你是在哪买到的?”
刘伯温朝着带来民报的管家问道。
管家立刻回答道:“回老爷的话,我今天去采买,就在西边集市外,有人叫卖,说是民报,专门给百姓看的邸报,我就买了一份。”
“多少钱呢?”
刘伯温又问道。
管家回答道:“倒也便宜,五文钱一份。”
“对了,我听说在这府城内,好多地方都能买到,不止一家在卖,生意相当的火爆。”
刘伯温看着手里的民报,其实也就是一张纸。
得益于都是古文,所以虽然信息不少,但其实占用的篇幅并不多。
五文钱一张,对于这京城的人来说,倒也不算贵。
其中的内容,让刘伯温很是好奇。
上面写的都是大明的国事,但叙述的方式,全都是夸赞大明的好。
简单的说,就是各种拍马屁。
再结合管家的言论,刘伯温立刻就推断出,这是朱元璋点头同意的事。
即便都是夸大明的,但没有朱元璋的许可,应天府内这种控制言论的东西,也是不可能出现的。
民报看着只是一张写满大明国师的纸张,但却能有效的控制整个大明的言论导向。
很多事,不说,百姓是真的不知道的。
怎么说,也是一门学问。
“能想到这民报的人,一定是大才之人!”
刘伯温感慨道。
身为朱元璋的刘子房,他深知言论的威力。
两军交战,散布谣言便是常用的战法。
这民报,已然把这种方式变成了日常。
只要坚持不懈的执行下去,在百姓的心中,大明的形象会不断的提升。
当然了,也得是让百姓的生活过得好起来。
言论和实际,得齐头并进。
管家在一旁道:“老爷,这民报依我看用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