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
“因为自古以来,故道难复,其因就在于河水若另择它道,多半就是因为下游淤泥太多,致上流决口。若要解决问题,那也应该去下游清淤,而非上游分流河道,而且这可能会适得其反,根据我多年经验,这水流缓就淤淀。
如今北流水势渐缓,就能看到河道上积淀淤泥,出现壅塞,朝廷应该赶紧清除北流淤泥,否则的话,将覆水难收。”
“依你多年的经验来看,这淤泥该如何清理?”张斐问道。
李拓道:“最好的办法,就是持之以恒的维护,不可懈怠,我朝水患之所以恁地频繁,就是在于唐末乱世,河道疏于治理,同时遭到严重的破坏,应该加固两岸堤坝,栽种树木,及时清淤,不求消灭水患,但求能够减轻水患。”
堂中赵顼听得是频频点头,一个公事的话,都比那些大臣顺耳多了,唐末乱世,河道几乎走遭受破坏,导致水患不断,我们老赵家是来收拾残局,可不是老赵家导致的。
李拓下去之后,张斐又连传数人出庭作证。
无一例外,全都是小吏小卒,但都是在河防建设中担任一些技术官吏,且至少都有十年以上的经验。
但跟他们的供词,就无一人认为回河东流是能够成功的,全都认为,北流是大势所趋。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技术官吏,政治跟技术是两回事,政治是有目的性的,不单单是治水,但在技术方面,只有做得到和做不到。
之后,张斐终于将文彦博给请上来。
众人不禁又打起精神来,这是有套路的,到底文彦博也是东流派,只不过他跟司马光一道的,建议缓行,慢慢治理,不能急于一时。
前面那些小兵小卒,都认为东流行不通,这时候请文彦博上来,自然是给他们一个反驳的机会。
张斐问道:“文公乃是三朝元老,应该是熟知此事的因由,不知文公对此有何看法?”
文彦博沉默良久,深吸一口气,淡淡道:“老夫对此并无太多看法。”
不少官员是大吃一惊。
文彦博久经官场,口才非凡,怎会怎会没有看法?
吕惠卿就震惊道:“怎么会这样?”
王安石咬牙切齿道:“我们都被那小子给戏弄了。”
“呵呵!”韩琦低着头,用宽袖遮住脸,隐隐见到他双肩正在急抖动着。
身旁的富弼,听到他那得意的小声,也是颇为无奈地摇摇头,心想,这小子总是能够出奇制胜啊!
张斐故作诧异道:“一点看法都没有吗?”
文彦博双目一瞪,“没有。”同时眼神警告张斐,你小子适可而止。
张斐心领神会,“那那有劳文公了。”
文彦博当即起身回到座位上。
张斐目光又往司马光等人看去,而后者纷纷将脸撇到一边。
无奈的张斐又瞧了天色,见已经是夕阳西下,于是带着一丝疲态道:“今日听证会就到此为止,我们检察院会根据今日的问供,来判定是否能够对程都监和程副使提起诉讼,如若我们觉得证据不够,同时又有人可以提供新得证据,我们将会再举办一场听证会。”
王巩站起身来,表达对各位的答谢,然后正式宣布,听证会到此结束。
第六百九十七章软着6(上)
这场听证会真的是高开低走!
眼看一场大厮杀就要拉开序幕,哪知走势急转直下,最终以平淡收尾。
在王巩宣布结束后,官员们都是懵的。
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