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顾然的阐述,
一股浓郁的疑惑和不解,夹杂着好奇和迷茫,开始在直播间里弥漫。
DNA在挑选知识?
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更恐怖的是,这样的描述,就好像DNA有自主意识一般。
这几乎颠覆了无数观众的认知。
直播间中一部分已经和教育界彻底脱离的观众,开始思考着DNA的筛选机制。
另外一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则依旧困扰於如何让DNA产生误判,从而激活多巴胺奖励机制。
不过,对於顾然提出的问题。
这些思考最终都殊途同归。
“对於让DNA产生误判,我有一些经历,大家听听看靠谱不靠谱。”
“比如说运动,DNA对运动肯定是有奖励机制的,”
“那我们先运动,运动完立马学习。”
“这样多巴胺开始分泌的时候孩子就已经开始学习了。”
“会不会对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这位家长,你说的太有道理的。”
“不过我看也甭运动了,怪累的。”
“就打游戏。”
“打游戏我也分泌多巴胺!”
“诶嘿,我觉得这个方法好!”
“我就说我先打把游戏再学习是有道理的!”
几个学生的发言,顿时热闹了家长群体。
“打游戏?”
“打一把游戏不知道多久才能把心收回来!”
“你们这群小兔崽子是为了学习吗?你们那是玩心大!”
“切,你们家长就是自以为是。”
“顾神都说了,我们这是为了让DNA产生误判!”
“打完游戏再学习肯定不行,先学习之後再奖励你们打游戏还差不多。”
随着学生群体和家长群体的激烈对线,
那些思考DNA如何筛选知识的观众们,也逐渐受到了启发。
他们捕捉到了一个非常敏感的词语——奖励。
DNA有自主意识这件事,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大相信的。
所以其实DNA的筛选,应该也是有一定机制的。
而这个筛选机制,很有可能是和奖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