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犹豫良久,又道:“入秋的十月朕会与他们太府寺的成果。”
“多谢陛下。”
“你还没有那个事物作何用处。”
张阳陪着皇帝一路走着,“无它,无非就是提升生产效率,知识就是技术,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有了蒸汽机可以让我们骊山的工业腾飞,以后可以让骊山有了动力源。”
“动力源?”
看皇帝还是不理解,张阳笑道:“陛下也看到了现在的骊山大部分的劳作都需要人力,但只要有了这个蒸汽机,便可以取代很多的人力,让我们生产成规模化,同时节省出来的人力,可以继续往技术上发展,我打算让我们骊山人都掌握技术。”
对大唐其他的来,刀耕火种一直都是主基调,就算是不是刀耕火种,外界的制造术比之骊山还是落后一截。
骊山先外界一步,而现在骊山有了蒸汽机,李世民已经想不明白外界与现在的骊山相差有多远。
当看过骊山的生产之后,再看其他的地方用人力堆砌出来的生产力。
如果真要来形容,那只能是两个世界。
骊山与外界的沟壑已经很大了,往后这个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李世民回头再看了一眼那个颤抖着吞吐烟尘的大家伙,“朕会看着你们骊山,直到你们大功告成的那一。”
“借陛下吉言。”张阳笑着也陪着这个皇帝走着,“对了,还有一件事希望陛下应允。”
李世民稍稍点头,“你。”
“现在蒸汽机已经告成,以我们现在骊山的生产力需求,光有这一台是不够的,而且因为制造所需,需要的大与样式也是不同的,这不过是我们骊山的一步而已不足为奇。”
李世民点头道:“如此来,朕也觉得这也没什么好讶异的,只要给宫里制造方略与秘方,一样可以造出来。”
张阳笑道:“骊山怎么能和陛下相比,见笑了,往后骊山要建设一个大书院,用来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我打算修建在蓝田县。”
“开设书院,于民有利,于社稷有益朕不会拒绝,应允你们骊山开建书院。”
();() 嘴上这么,李世民还是回头多去看了一眼那个蒸汽机,之后打算去看看上官仪。
皇帝对蒸汽机不感兴趣,他更希望朝中能够网罗更多的人才,上官仪确实是个不错的人。
张阳在村子里走了走,村民们正在整理麦子,有些稃片与颗粒贴合在一起嫩麦子,要挑拣出来。
村民们会将这些麦子煮一煮用来吃,也是不错的。
稃片虽然下咽的时候困难,但这种食物又有纤维又有身体所需的能量,偶尔吃点很是不错。
如果麦子收成太差,人们也会吃这种没有长好的麦子。
其实这种麦子还有一种法,叫做燕麦。
在河套以北或者河北,突厥等地因为水土与气候的关系,常年温度并不高,也会长出这种麦子。
张阳收拾了一些带走,在村妇们讶异的目光下带着去了骊山。
直到师母解释了,这些村妇这才没有计较。
主要还是这个骊山的县侯这两年很少出现在村民面前,以至于现在这个一脸胡渣穿着又简单的人,一时间认不出是这里的县侯。
师母与邻居一共五家人,经过士彟分配安排之后可以给一些比较简单的活,比如挑拣麦子。
随着这两年老师的身体每况愈下,师母这两年也老得很快,现在白发已经比黑发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