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快,授衣假开始。
授衣假期间,书院大多学子和夫子都会回家,不过也有少量夫子留下并聘任愿意留下的学子在书院巡逻、简单清扫园区。
钟逾和钟烟无家可归,自然是报名留在书院,这这包吃包住的,还可以拿一点钱。
在此期间,钟烟天天就看叶自秋给她的那两本书。
若是说钟烟不够聪明,她的确不够聪明,但是她有个优点是书院很多学生都赶不上的,她逼自己做一件事的时候,无论多痛苦,都会坚持下去。
比如她看这两本书,看得磕磕绊绊,因为这不是流畅好读的话本。
《朝闻笔记》书如其名,是一本笔记,应该是作者读书时写的,因为书上提到了许多作者的学习生涯,撑过初读的晦涩艰难,钟烟渐渐感到一些趣味,书上记载了作者对各种历史、人物、实事、制度的看法、建议甚至批判,但也记了不少作者觉得有趣的东西,比如天文地理、物候风俗。
凭借着古人的文章,钟烟似乎窥见了另一番世界,那是她从来不曾注意、别人不提她永远不会去想的东西,这些想法灵动跳跃、趣味超凡……原来一件事可以从这种角度看、一件事可以从那种角度想。
当钟烟去找书阁查询《朝闻笔记》作者生平,发现这是前朝梁文帝时期的宰相,名叫谢源,此人少年聪慧,才华横溢,素有天材美名,二十五岁就中了状元,一生官途顺遂。
这个结果钟烟不意外,光是看他写的文章,都会觉得这人奇思妙想又卓识远见,这《朝闻笔记》还是他二十五岁考上状元以前写的好玩。
果然是天材!
看完《朝闻笔记》,钟烟开始看《南山集》。
《南山集》的作者叫祝凌,钟烟看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仔细回想了一下想起来——这不就是谢源提到过的同窗名字吗?
所以这两本书的作者是同窗?
根据钟烟查的记载,祝凌的少年读书时期表现平庸,他和谢源一起参加科举,他落榜两次,第四次才考过了进士科,但没能参加殿试。
这样一个人,做官四十年,最终官拜监察院右都御史,朝廷的正二品官员。
《南山集》由后人整理,收录了祝凌一辈子留下的能找到的文章,并不多,不过二十来篇。
看《南山集》,比上一本书消极多了,上一本书的作者谢源是遇到什么有所思便写下来,看进去后便觉得奇趣横生,而《南山集》行文直白又沉郁,写了家国、黎元、戍边……
她看见祝凌写前朝的政治生态、百姓生活,忍不住把各种情况往如今的晋国身上套,随后她心都麻木了,因为她觉得晋国的情况比前朝梁文帝时期差得多!
这么一想,她觉得自己比祝凌还忧郁。
只是,这些消极的文章读多了,她竟然体会到祝凌心系苍生,施仁政于民是他的政治抱负!他看似消极实则不撞南墙不回头,他坚韧不拔、永不后退。
……
读完两本书,书院开学了。
开学后,钟烟和钟逾便不在一个讲堂上课,因此背的东西不一样了,钟逾再也不能靠听旁人背文章而背文章。